2010哈皮特(德國)繪畫個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24 10:07:0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2010哈皮特(德國)繪畫個展

開幕酒會:2010年11月13日週六下午3:00pm 至6:00pm

展覽日期: 2010年11月14日至12月13日

展覽地點:北京行雲座畫廊(798藝術區D05,798中二街)

聯繫電話:010 8459 9299,網址:www.xyzartgallery.com

 

我繪畫,我自在

色彩...色彩…依然是色彩!

沒錯,這就是組成哈皮特繪畫世界的主要元素。畫如其人,用色彩表達情緒與敏感正是哈皮特博士個性的自我彰顯。“每一件作品的背後一定蘊藏著人性的兩個特徵:激情的衝動和有序的衝動。”

你會在皮特的作品中真切的感受到這兩個特徵。皮特早年是一個放射科專家,這位什麼都願意嘗試的人,即像是一個放蕩不羈的文化人又像是一個遊走于都市的漫遊者。當年他在通過電離射線和電腦斷層圖片掃描診斷時認識到了生命與色彩的關係(色彩一詞在古德語中即意味著生命)。也正應此,其繪畫作品的表現也如同放射程式亦或三維診斷方式般,吸收了X-光的同時又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透水重疊處理; 又好似細胞分子在不同圖片的清晰度上進行交換。同樣,生命透視不是在講一個故事,而是撲捉一個瞬間。這個瞬間似乎就是生命累積的自我反射點。

當然,皮特也創作了一批表達性愛方面主題的繪畫作品,這是一種自由、力量和自信的象徵。粗曠與細微的色彩組合構成了他癲狂的筆觸,他在不斷探索的同時也在整合繪畫的無意識性與偶然性。最終他向我們展示出一幅幅充滿動態的令人激動的畫面;同時也向我們例證了生命中的黑暗和光明。可謂真正的表現主義繪畫。

緊湊的色彩造型直覺般地與光線的網狀融合,濃重的色彩與透明的亮光混合。彼此極端碰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些畫面是能量和雌性的象徵。他那玩世般的繪畫方式雖出於偶然與巧合但卻創作出了一幅幅疏密相宜卻極具藝術性、創造性的體驗。

哈皮特的作品揭示了人類內心世界的神秘,同時也開啟了一扇現實中真實與輕鬆的新維度。簡而言之:為生命而畫,用色彩表述生命;因此,去愛你的生活吧!

“我繪畫,我自在”

 

哈皮特博士

出生於1939年10月1日

1959: 高中畢業,五年級學習藝術、繪畫、醫藥。

1965: 醫療科學博士畢業,以優等生論文畢業。

截至1999年: 從事醫療放射工作, 在慕尼黑與其他放射科專家共同建立大型醫療機構。

自1959年開始致力於繪畫藝術:開始日本水墨畫,然後使用水粉和丙烯繪畫;自1998 年開始油畫,同年加入“School of S’Arbocar”藝校繼續學習繪畫,師從 Mike Keilbach。

自2002,成為慕尼黑大學藝術院校的成員,師從教授 Dr. Sean Cully。

2007年2月: 獲得藝術類繪畫專業學士學位

自1990 在德國慕尼黑和奧地利參加過多次個展和群展。

目前哈皮特博士,作為自由藝術家,與其妻子住在德國巴伐利亞的慕尼黑,他和妻子在1965年結婚並育有兩個女兒。

 

摘自蒙田的文章(Michel de Montaingne)

世界上所有新鮮事物中,最具共性和廣泛意義的是為尊嚴和榮譽而戰。我們為此獻身,在某種程度上犧牲我們的財富、安寧、健康和生命,甚至我們必要生存的所需品;以期追求一種幻覺,它或許僅僅是我們能夠理解和承受的空洞話語和有形的物象。

法國哲學家蒙田(1533-1592)

 

1   2   3   4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