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可以賣”朱發東個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03 16:02:3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海報

“什麼都可以賣”朱發東個展

策展人:顧振清

展覽總監:孫永增

執行策展:戴卓群

策展助理:李溦溦、張志欣

行政總監:孫永青、付春來

公共推廣:劉暢、李溦溦

平面設計:劉樸

主辦機構:白盒子藝術館

開幕酒會: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下午三點

展覽時間:2010年11月13日至2010年12月8日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10:00 - 18:00

展覽地點: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 白盒子藝術館

聯繫方式:+86-10-59784800


此人出售. 178x75x70 1994-2008. 玻璃鋼著色. (7)

2010年11月13日至2010年12月8日期間,白盒子藝術館將隆重推出著名藝術家朱發東先生的個人作品展。朱發東1960年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85年畢業于雲南藝術學院。他的作品曾多次在中國、日本、英國、德國、美國、西班牙等地的美術館和藝術機構展出。近期個展包括巴塞羅那Espace Cultural Ample《朱發東》(2007年),阿姆斯特丹Kohler Muller畫廊《朱發東》(2008年),北京F2畫廊《尋找朱發東》(2008年)。


朱發東作品220X90cm (3)

朱發東的藝術廣泛採用了各種手段,以跨領域的方式呈現出90年代以來中國藝術所面臨的問題。早在1970年代末,朱發東就對藝術産生了興趣。談及最初學畫的動機,他認為自己除愛好以外更多的是為了改變命運。他經常隨在文化館工作的表哥到茶館畫素描寫生人像,這期間他還結識了從北京到東川寫生的著名畫家詹建俊先生。1985年從藝術學院畢業後,他開始畫了一些寫實和抽象畫。雖然時值85新潮美術蓬勃發展之際,但因為遠離運動中心,他並沒有參與其中。而1987年到1989年的兩年左右時間裏,他甚至沒在畫畫,而是為了生計疲於奔命。這段生活使朱發東思考起中國無休止的城市化進程帶給人的影響,他有感於都市人的失落感,創作了《尋人啟示》。該作品參加了1992年的廣州雙年展,獲得普遍認可,朱發東也因此一舉成名。在這之後,他移居北京,以更直接的方式運用自己身體做了行為藝術《此人出售》。朱發東十分注重藝術的社會效應,他後來的作品《身份證》,《讓朱發東同志先走》,《VISA》系列等都是觀念和實際效果的有效結合。

 

什麼都可以賣

《朱發東個展》前言

文/ 顧振清

100多年來,中國從農業社會向現代工商業社會的轉型,一直是峰迴路轉、山重水復。近30年來,社會轉型進入突變的快車道,竟然是紅塵萬丈,其情其形極為酷烈。市場經濟和消費主義條件下,中國社會價值觀念的巨大變遷,衝擊、蕩滌不只是文化傳統、倫理道德和行為規範,還有普遍的人性。

朱發東1994年就已經做了行為藝術作品《此人出售,價格面議》。他身著背後書有“此人出售,價格面議”八個大字的藍色勞動套裝,以社會介入的方式在北京等地實施為期一年的街頭“遊擊”和“快閃”。這一荒誕、以假亂真的藝術行動,在當時尚帶有社會預言性和象徵性的隱喻色彩。然而10年後,隨著生存壓力指數的不斷躍升,人的個體身份和個體價值的不斷失落造成越來越普遍的心理危機。顯然,出賣自己或將自己待價而沽的個體行為已然演化為集體癔症,成為中國社會的尋常景觀。

當下,土地財政綜合症和資産泡沫風起雲湧,激發拜金主義在過度商品化的中國社會甚囂塵上。而在全球化社會,在賣月亮都不算離經叛道的當口,“什麼都可以賣”作為一句時髦的口號,彰顯了人類社會價值體系的傾斜和紊亂。

“什麼都可以賣”究竟刺痛了誰?

在藝術家的批判目光中,“什麼都可以賣”的斷語無疑帶有反諷意味。無疑,在藝術家手中,“什麼都可以賣”的價值判斷是一把手術刀,它將劃開肌膚,剖析出商業社會的種種病灶。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