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大家蔡吉民個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01 13:29:1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蔡老師2001年12月再作人物肖像寫生

 

蔡吉民:現場寫生油畫的探索者

歲月無聲 八十回眸——蔡吉民訪談

蔡吉民藝術簡歷

蔡吉民藝術觀點自述

專家學者論蔡吉民

 

展覽時間:2010.12.17-12.25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歲月無聲——蔡吉民油畫藝術展”將於2010年12月17日至25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著名油畫大家蔡吉民先生已經八十高齡,這個展覽不僅是他從藝六十年的一個總結,也是對他兢兢業業的教育生涯的回顧。

蔡吉民先生1956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油畫係,受教于著名油畫家肖鋒、全山石、汪誠一、費以復、莊子曼、于長拱等名師,1961年後在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任教三十年,是湖南省第一代美術教育家。1991年蔡先生退休,多年的教育生涯已經結出纍纍碩果,很多活躍在美術界第一線的藝術家都曾受惠于他生動的課堂教學。與此同時,他的藝術創作也贏得了很高的聲譽。油畫《劉昆和他的徒工》入選1964年第四屆全國美展,油畫《洞庭漁歌》參加了1980年湖南省美展,油畫《編織西蘭卡普的老人》、《倚窗的女子》、《繅絲女工》、《文工團員》、《穿灰絨衣的女青年》等作品參加了歷屆湖南省美展並分別發表于各類畫冊和藝術期刊,油畫《仁》1991年曾赴美展出……

但是,正如蔡吉民先生一生鍾愛的“水”的主題一樣,他的性格也是溫潤如水卻又一往無前。積累夠了,才情自然要被激情點燃。他開始新一輪的長征,足跡遍佈祖國大地,把視野從教學中慣常要畫的蕓蕓眾生逐漸轉向了都市與自然。從朱家角溫婉精緻的小橋流水,上海奔涌不息的黃浦江,到山東磅薄大氣的海景,從長沙的尋常街景到北京的靜謐衚同,他隨身帶著畫箱,把寫生融入創作,走出了一條完全屬於自己的獨特道路。已經八十整的蔡先生,今年6月讓女兒開車一個多月,輾轉在舟山群島,畫出一批筆力老辣而又氣息清新的新作;今年9月,他又跑到海拉爾呆了半個月,創作了一大批草原風景畫。每一個和蔡先生聊天的人,都會折服於他旺盛的精力和深刻的藝術洞察力。

這次展覽一共展出七十幅蔡吉民先生的油畫作品,涵蓋了他不同時期、不同題材和風格的藝術創作。其中既包括他1960年代以來創作的人物肖像,也有1980年代以來創作的風景繪畫。蔡吉民先生接受了蘇派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學體系的訓練,又承繼了浙美以色彩進行塑造的特點,將自己的寫生創作實踐過程總結為“觀察,發現,感受,表現”四個階段。他説,“好的寫生創作並不是去模倣、複製對象,不是練筆,而是有個對對象概括提煉的過程,既要觀察自然,又有主觀的體驗並進行再創作,要以形寫神、寫意。”

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認為蔡吉民“針對中國寫實油畫對色彩的忽視,著重研究造型與色彩的關係,以使形與色有機融合,力求以色造型”,創作出了一系列“畫面整體感強,畫風大氣”的作品。蔡先生的老師汪誠一先生也評價他的作品説“直面生活,相信視覺的真實,並從中發掘現實中的藝術元素,表達自己的實際感受,從而賦予作品以最可信的真實內涵,這是人們在那些脫離現實生活,製造所謂風格的作品中永遠找不到的東西。”

展覽開幕的同時,組織方也發佈了蔡吉民先生的個人畫冊,收錄了他過去六十年創作的主要作品以及他的老師、家人、弟子的相關評論。

 

藝術家蔡吉民
 
 
 
1964年創作的油畫《劉昆與徒工》作品(原作遺失)


 

1   2   3   4   5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