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變•廣廈•庭院 仇德樹近作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13 19:34:0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開幕時間: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下午三點

研討會時間: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下午一點三十分

展期: 2010年10月15日—2010年10月30日

地點: 上海吳昌碩紀念館 (中國 上海市陸家嘴東路15號)

論壇地址:浦東圖書館(中國 上海市浦東新區前程路88號)

策展人:尚輝

學術主持:黃劍

藝術顧問:王琪森 張平傑

藝術家:仇德樹

聯繫:吳文星

主辦方:上海浦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承辦方:上海吳昌碩紀念館 藝術浦東(上海)藝術品有限公司

協辦方:仇德樹工作室

郵箱: wuwenxing2003@hotmail.com

 

裂變•廣廈•庭院——仇德樹的浦東新家園

文/ 尚輝

庭院,是這座吳昌碩紀念館的建築格局,也是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的表徵。在浦東陸家嘴這個象徵著中國經濟騰飛的浦江東岸,以東方明珠、金茂大廈和世貿環球為標誌的浦東新城,最形象地詮釋了中國改革開放30餘年發生的歷史巨變。這些用鋼與玻璃構建的摩天大廈所凝固的當代文明資訊與這座庭院所散逸的傳統氛圍,不期而遇地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衝突與對比。這種衝突與對比,或許就是我們身處於社會大變革時代最真切的現實感受。

當30餘年前中國從政治僵化、經濟瀕危、文化保守的社會狀態走向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時,思想上的破冰之旅猶如春水崩淩,在束縛之中的掙脫髮生了由內而外、從裏及表的種種裂變。在某種意義上,新時期中國社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無不來緣于這種精神思想上劇烈而具有顛覆性的破裂與新變。作為新時期思想文化的見證者,仇德樹一直用他的繪畫表現這一富有時代寓意的裂變主題,並從空靈虛幻的山水擴展到廣袤無垠的宇宙,從外在世界的具象描繪延伸至精神心理的抽象探求。裂變,既構成了他畫面所有內容的基本形態,也成為他思想表述的基本語匯。

其實,仇德樹的現代水墨畫正是從傳統中國畫內部裂變的産物——巧用宣紙托裱過程中因乾濕縮脹而形成的裂紋,既是他表達的主題,也是他呈現的新藝術語言。素凈的宣紙和筆墨勾皴的肌理,都表明他的現代水墨畫與傳統中國畫在血脈上存在的內在遺傳性,而裂紋、裂紋內透現出的豐富而神秘的光色以及硬物肌理對於傳統筆墨的語言轉換,又都體現了當代多媒材觀念和材料美學的現代性特徵。

仇德樹以裂變為主題的現代水墨畫,讓我們體驗到那種畫面的秩序感與抽象意味和庭院外以鋼和玻璃為元素的廣廈在審美上具有的某種內在聯繫。即,他的作品一方面無疑充分地詮釋了當代社會的視覺體驗與審美訴求,而另一方面又讓我們感受到傳統中國畫筆意墨蘊的親切與溫暖。畢竟,他的現代水墨在審美上呈現出的境界,恰恰是濃郁而稠密的傳統山水畫的意蘊。空靈虛幻,高蹈冷逸和寧謐散淡,這些從董源、巨然到倪瓚、漸江等古代文人畫所追求的境界與格調都一一呈現在仇德樹那些富有現代語言特徵的畫面中。陌生而熟悉,仇德樹用最現代的藝術語言轉換了最傳統的中國文化精神。這或許就是他和他這一代人的文化擔當與歷史承載。

裂變,作為仇德樹的藝術符號連接了傳統與現代。吳昌碩紀念館作為傳統文化的庭院,也因仇德樹這種藝術展示而和陸家嘴所有的現代建築群形成了緊密而深刻的文化聯繫。如果説,傳統山水畫是古代文人在宦海沉浮之中尋求的精神家園,那麼,仇德樹的現代水墨所追求的寧謐與平和則體現了被高度城市化了的今天人們內心世界的一種精神訴求。在某種意義上,仇德樹在繪畫上所探求的審美內核正是後現代社會的精神歸所。

我們期望本展以及本展作品所營造的藝術境界,成為浦東這座拔地而起的城市新區精神家園的象徵。

2010年9月28日

 

1   2   3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