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南、范揚、周京新中國畫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13 17:00:1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名稱:和而不同——吳冠南、范揚、周京新中國畫展

展覽時間:2010年10月16日—10月24日

開幕時間:2010年10月16日下午3點30分

參展藝術家:吳冠南、范揚、周京新

開幕地點:浙江美術館

展覽詳細地址:杭州市南山路138號浙江美術館8,9,10號展廳

主辦單位:江蘇養墨堂藝術有限公司

 

前言

《論語 ● 子路》中言“君子和而不同。”在先秦時代,“和”是一非常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種有差別的、多樣性統一,因而有別於“同”。比如音樂,須將宮、商、角、徾、羽配合一起,達到五音共鳴、聲在宮商之外的境界,方能生出天籟之音。費孝通先生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對“和而不同”的極好闡釋。

中國傳統繪畫,一般分成山水、花鳥、人物三大畫科。人因其渺小而嚮往天地自然,中國畫作為精神之載體,原就具有一種本能的超越。古人通過繪畫形式,實現理想人格的提升,寄遇高逸超然的情懷,今人則以畫瞻望前賢,體察當下。時過境遷,古代傳統山水、花鳥、人物畫,在新的社會環境裏也面臨新的發展課題。

在古代,山清水秀,處處可見綠樹芳草,清洌遊魚;而花鳥、人物服之天命自然,順乎天地陰陽,終得山水田園之居而各就其位。然今非昔比,各地旅遊開發,名山大川神秘盡失,大肆伐戮污染,生命之跡已然難尋。而花鳥歷來與山水命運一體,人物更是與自然眾生休戚相關。此次畫展以“和而不同”為主題,以山水、花鳥、人物為內容,亦有警醒世人之意,希望喚得環保之識,消弭天災,祈福世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吳冠南是頗有學養的藝術家,以寫意花鳥畫見長。他的花卉典雅燦爛,沉鬱渾樸,用筆之老練,用墨(尤擅長用焦墨)用色之大氣,書法詩文之功力,都可以看出他的傳統藝術修養和善於在傳統大師中汲取適合自己靈性的營養。他還大膽消解花鳥與山水的邊界,運用平面構成法破傳統構圖程式,章法開闔大度,賦予作品以新的面貌。他利用宣紙和水的特性,創造出一種如詩如夢、清雅寥廓的意境,觀者如沐春風,心曠神怡。

范揚,一位生命力旺盛、又極其聰敏而有才情的畫家。他涉獵的範圍很廣,山水、花鳥、人物兼擅,工筆寫意、大品小品俱能。他愛嘗試各種風格、畫法,更勤於寫生,在走入自然中,體察造化之妙,探尋真山真水的內在精神,加上他性情中的自信,使得他畫風更加自由灑脫,逐漸形成筆走龍蛇、自成一格的筆墨語言。范揚的筆線勾勒點染,動感十足,充滿了勃勃生機,使人恍惚中有時分不清是“舞蹈的山水”,還是“山水的舞蹈”。

周京新兼有學院教養和反學院派的拓新精神,他的性格謙和大度、藝術感覺敏銳超前。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上,他即以本科畢業創作《水滸組畫》一鳴驚人,獲得銀獎。作品白描線法精絕,形神飄逸,趣味超然,作品受到同行們的交口稱讚,被譽為“直逼陳老蓮水滸葉子”的鴻篇巨制……但他並未因此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而敢於不斷突破自我,進行水墨新的探索,實踐他的“使造型呈現筆墨化,使筆墨具有雕塑感” 的藝術理念。他注重個性的表現性水墨,在中國畫界和藝術院校中激起不小的波瀾,引起廣泛的關注。

吳冠南、范揚、周京新三位畫家,各以其獨特藝術個性,觀察、體驗和研究方式,在作品中探索不同的表現語言,並試驗不同的技法,在藝術上標新立異,盡顯風采。三家繪畫造型觀、筆墨觀各有不同,然亦各有其依據。但于價值取向則旨趣歸一,可謂“和而不同”。他們都在以各自途徑,追求創新目標,克服當前畫界浮躁情緒,抑制媚俗傾向,堅持藝術品質,關注藝術品格,力圖賦予中國畫藝術以民族的和時代的精神。正是有了這種“和而不同”的胸懷,中國現代美術的多樣性變革,才能各以其獨特性載入史冊!

養墨堂

 

1   2   3   4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