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王鬱洋、胡向前《有機體》

王鬱洋、胡向前《有機體》

時間:   2010-10-09 14:13:48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訊 >

有機呼吸,萬物生長——“由劉韡策劃”:王鬱洋、胡向前《有機體》

展覽時間:2010年9月25日 - 2010年11月7日

展覽地點:UCCA白立方&黑盒子

作為“由……策劃”系列,這一次為觀眾帶來“由劉韡策劃”的王鬱洋和胡向前的《有機體》。 “由……策劃”計劃誕生於2008年7月,由館長傑羅姆•桑斯發起,旨在發掘並支援中國新銳藝術家的創作。此計劃通過邀請知名藝術家擔任策展人、由其推薦並策劃新銳展覽的方式,在不同年代的藝術家、藝術機構、公眾間搭起了一座橋梁。

“這兩個富有才華的年輕藝術家讓我們看到一種對‘社會有機體’更微妙更複雜的認識。”本次展覽嘉賓策展人劉韡説。“他們同時指向了我們對於社會機體更複雜的思考。我們希望看到兩個完全不同的作品和呈現形式怎樣産生聯繫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指向共同的問題 ,調動我們自身的知識體系和理解力,這也許就是現在有機體的構成模式,同時也是我們想呈現給大家的,這個不是答案,更像是一個錯誤的節點。希望它能提供給我們自己和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 。”

這兩位年輕藝術家都擅于運用各種媒體、實驗技術和恰到好處的幽默來挑戰藝術和美學的常規。 策展人劉韡説道:“在我看來王鬱洋的工作更多的是以藝術和社會學的邏輯和角度來完成人類對於科技的夢想或慾望,這一切在他的藝術系統裏是真實的。”

王鬱洋的《呼吸》是一組日常生活用品,他們同樣在“呼”和“吸”。在被人類使用磨損多年後,這些沒有生命的機器是我們忠實的同伴。王鬱洋讓他們呼吸,得到激活。這組作品和王鬱洋其他作品一樣,體現了藝術家對探究表像之下的一貫興趣。王鬱洋總能挖掘出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現象之下的另一面真相,他賦予物體以呼吸,讓它們變得和人類一樣。

在影像作品《多餘的知識》中,胡向前嘗試憑藉從“生存手冊”中看到的知識在曠野生存15天。你可以想像什麼會發生,當這個生活在城市裏的男孩,嘗試靠一本商店裏購買的手冊,構建庇護場所,尋找食物,區分蘑菇是否有毒。事實證明,“知識指導實踐”談何容易。“胡向前每個作品都是對社會現象和制度以及自身有獨立的理解和觸動而産生的,他用肢體和青春活力來呈現社會生活中的黑暗面,當然也有光明。”劉韡説。

王鬱洋

王鬱洋1979年出生於哈爾濱,曾經就讀于中央戲劇學院與中央美術學院,現任教于中央美院實驗藝術系並在北京居住和從事當代藝術創作。其作品多使用新興媒介進行創作,卻從不強調技術的新奇。他似乎更感興趣于“過時”的技術、“破壞”美學及物質浪費帶來的藝術性。王鬱洋所實驗過的作品包括裝置、攝影、影像及繪畫。他的作品用幽默的、虛構奇觀的方式來探究和表述人的身體、經驗及認知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探討人造現實、媒體、歷史感知與身體認同之間的關係。王鬱洋的作品在中國與歐美主要城市的主要展覽和藝術節上都曾展出,並於2010年獲報喜鳥新銳藝術人物藝術金獎及Transmediale全球藝術家提名獎。

胡向前

胡向前1983年出生於廣東雷州,2007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係第五工作室,是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界的年輕藝術家,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其創作形式主要包括行為和影像作品,靈感來源於對周邊生活環境與現實的敏銳觀察和獨特思考。他善於運用對比手法,把身邊的小事放大到社會環境中,以幽默的風格尖銳地探討表像的本質。胡向前的作品在國內外許多展覽上均有展出。代表作品有《太陽》、《藍旗飄飄》、《隨波逐流》。

 


【藝術家講座】“有機體”——劉韡對話王鬱洋、胡向前

嘉賓:劉韡、王鬱洋、胡向前

地點:UCCA Loft

時間:2010年10月10日14:00-15:00

語言:中文

【打工子弟兒童工作坊】“彩虹之旅”6——趣味物體

嘉賓:王鬱洋

地點:UCCA Loft

時間:2010年10月31日10:00-12:00

語言:中文

 

關於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是一座非營利的綜合藝術中心,由收藏家尤倫斯夫婦出資建造,2007年11月正式開幕。藝術中心推出包括知名和年輕藝術家的展覽,致力於打造一個通過教育、研究項目分享當代藝術體驗的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