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新境——中國當代水墨展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0-08-06 14:30:35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水墨新境——中國當代水墨展

策展人: 吳文星

學術主持: 龔雲表

開幕時間: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下午三點

展期: 2010年8月14日至2010年9月14日

地點: M藝術空間 上海莫幹山路66號

參展藝術家 artists:仇德樹 陳心懋 鄧國源 雷虹 楊勁松 張詮 張浩

郵箱:wuwenxing2003@hotmail.com

 

前言

任何一種藝術形態,其精神層面的普遍價值,必然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水墨畫亦然。當今,我們正置身於一個藝術語言不斷創新的時代,一個藝術觀念不斷尋求新的突破的時代,水墨畫也正處於這樣的時代轉型或轉換的過程之中。而要實現轉型或轉換,關鍵之處則在於藝術家通過各自的藝術實踐,對傳統水墨進行建構和重組。這就使當今水墨畫的創作語境,處在一個有著多種選擇可能性的形態,呈現出一個任隨藝術家想像力自由馳騁的多元景觀。參加本次展覽的仇德樹、楊勁松、鄧國源、陳心懋、張浩、雷虹、張詮等七位藝術家,在水墨畫的現代進程中,不僅在形式語言和個性風格上獨樹一幟,在形式構架上追求創新,而且更在作品中以當代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作為精神支點,實現對傳統水墨的精神置換,用當代精神來營構屬於自己的語言和圖式。

語言和圖式是精神的載體,在語言和圖式的形式意味中,最能體現藝術家的審美精神和創作觀念;圍繞藝術家視覺經驗所建立的語言和圖式的述説,都可視作他們隱匿于內心的精神世界的外化。在參加本次展覽的作品中,即可強烈感受到這種同步並進的形式轉換和精神重建。他們或是在材料和媒介上進行“做寫結合”的“顛覆性革命”,建構具有當代審美精神的個性化符號;或是從傳統水墨中脫穎而出,又挪用借鑒西方的藝術觀念和形式語言,在“中西調合”的基礎上進行水墨畫在本體論上的重建。他們的作品或有形變異,或遁形寫意,或在有形無形之間穿插行進;有的筆墨並舉,對筆墨的固有特性加以開拓和延展,有的舍筆求墨或舍墨求筆,有的甚至以非傳統材料和媒介的工具性特徵轉化為自主性表達,來追求一種“非筆墨”的全新意趣,但都無不在圓融無礙的圖像中,溶入了藝術家對水墨畫本質屬性的深刻感悟,並將這種感悟置換到既定的當代文化語境中,畢現出藝術家人格精神的力量,産生水墨畫作為當代藝術的價值和意義。

水墨畫一直以來都視為中國文化藝術的象徵,代表著中國文化的精神指向和審美價值,隨著原初文化語境的變化,經過解構和重組的當代水墨畫,承載起將這種象徵和價值賦予新的意義而得以傳承發展的使命。水墨畫有著它自身的文化定位和內在的規範體系,在時代轉型和轉換的過程中,並不會失去自我形態的認定性,而是在對它的解構和重組中,體現出內在的承續性和向當代轉型和轉換的可能性,演化出水墨畫邏輯發展的必然軌跡,以一種新的水墨價值觀來取代傳統水墨畫的價值取向,從而最終確立在當今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中的地位。本次展覽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參展藝術家以自身的方式,即對傳統水墨畫的價值重新判斷和特立獨行的原創精神,用各具特色的創作實踐,證明了當代水墨畫已然成為當代藝術的一種重要的力量。

祝展覽取得圓滿成功!

龔雲表

2010年8月于上海係雲書屋

 

1  2  3  4  5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