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迷迭——2010陳嵐油畫展

迷迭——2010陳嵐油畫展

時間:   2010-07-29 14:28:06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訊 >

展覽作品

 

迷迭——2010陳嵐油畫展

藝術家:陳嵐

展覽時間:2010.7.31 - 8.8

開幕酒會:2010.7.31 15:00

展覽地點: 索美藝術中心 (上海市諸光路888號)

策展人:王麗欣 毛銘

聯繫電話:86-21-59882114

 

前言

七月是荷花最美麗的時節,可惜高溫輕易就蒸發掉你戶外審美的激情;所以,能在展廳看到陳嵐筆下生機盎然的出水群芳,不啻是種應時的好享受。

藝術家不僅是有性格的,也是有性別的。

很可惜,美術史一直有意無意的忽略了後面的判斷。在很晚近的時期,現代史學才開始出現女性學者。因此,在男性視角的記錄中,女性藝術家的才情,並未獲得半邊天式的承認。

同樣,父系或“他化第三人稱”的敘事風格,使得傳統美術史的脈絡一般都緊隨著社會、時代、創新、革命之類宏大和陽剛的語詞展開。而女性藝術家的氣質,總是被努力界定於抒情、唯美的陰柔表像之中(女權主義文本除外)。這種視閾的局限,往往導致將女性藝術家簡單類型化並隔絕於主流史觀的處理習慣。

所以,多觀看一些出色的女畫家作品,對恢復我們心靈的敏銳,舒展緊繃的情緒,溫暖冷漠的神經,緩解都市孤獨症,甚至不再習慣於視生活如鬥爭,都有著獨特的價值。

我想出色還是有著超越性別的標準,比如技術的老練,語言的獨到,情緒的傳達,以及對某一題材的把握。

不妨拿這些框框來套一下陳嵐,在她以各種蓮花為主題的油畫中,已經顯示了明晰可辨的個人面目。高調的光色關係處理,流暢的大塊面用筆,堆花式的細節刻劃,這三點使她從靜物和風景畫家的龐大陣營中,贏得了一塊專屬保留地。

在形式感的下面,畫家的氣質起決定性作用。陳嵐作品流露出的格調和生命力坦蕩不羈,無以克制。她描繪的睡蓮,據説很多在暗夜中開放的更妖嬈,我們習慣了在白天觀賞花卉,而從她的作品中,倒是可以看到睡蓮的夜與晝,春與秋,這裡面能感覺到她細膩的觀察和表現能力,也提醒我們似乎應當更多的關注一下生態。

當你沐浴著從初夏到盛夏的荷風,偶然走近西湖,一定能夠看到水面上從菡萏初吐,到競日群芳,直至無邊瀰漫的綠葉紅花,它們沒有接天,但是閉水,映日遮山,壓堤鎖瀾,空氣中滿是蓮子的生香,我以為這是自然之神在城市中心一年一度如約舉辦的臨盆大典,並以此作為對女性或者母性的欣悅讚禮。

有壓抑,開放才更美麗。在四面荷花三面柳的西子湖畔,陳嵐很巧妙的選擇了圖像符號,既貼和城市與她的性格又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實際上,荷花在中國水墨畫中,一直是技術到達頂端如八大、潘天壽這個級別才有傳世之作的品種。而睡蓮之於油畫,也只是羅賽蒂與莫奈寥寥幾人關心的小眾題材。陳嵐能一頭扎進去,畫出令觀者意會的情境以及一見難忘的印象,恰好證明了她的天分與膽量。

當然這只是陳嵐創作譜係中的一個切片,她的風景與靜物,都努力拓寬界限,得力於在專有題材上的深入研究而獲得的觀察方式,描繪不同的個體或場景時,她能夠適度調整節奏,讓自身情緒逐步過渡並轉進為畫面的各種要素,並且,假使需要一系列清晰的符號來為自己簽名加注的話,你只要看她酣暢的刮刀技法和厚實的色彩點掇,無不書寫著屬於她的氣韻與神思。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天然恐怕是中國繪畫品評中最高的境界用詞了,但也是基本的進入門徑,喜歡出水芙蓉的陳嵐,相信于這十個字,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驗證。

 

文/ 王源

2010年7月于雅舍

 

1  2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