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的共同體——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7 18:22:1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趣味的共同體——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

總策展人:夏季風

策展人:左靖 、孫建春

策展助理:蔡珂、Varinia Brodsky

藝術家:董文勝、高世強、谷文達、韓磊、洪磊、蔣志、金石、李暉、李青、梁紹基、劉大鴻、劉韡、歐寧+曹斐、秦琦、邱志傑、屠宏濤、汪建偉、王魯炎、王音、徐震、顏磊、尹朝陽、周嘯虎

展期:2010年8月5日—9月16日

展覽地點:智利當代美術館(MAC)

出品人:高平、邱晨楓

主辦: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

協辦:智利當代美術館(MAC)

特別支援:西班牙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智利文化事務署(DIRAC),中國駐智利大使館

展覽簡介

從今年8月到12月,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將攜手智利當代美術館(MAC)、巴西聖保羅當代美術館(MAC USP)隆重推出“趣味的共同體——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巡展。對於南美觀眾來説,這是一個對當代中國、尤其是2000年以來最活躍的當代藝術家“趣味”的集中認識,同時,這也是針對亞洲-南美洲之間長期以來文化交流欠缺的一個具有積極意義的行動。

“趣味”是18世紀美學的核心詞彙之一,在那個時代,這個詞非常流行,並且長期保持其令人仰望的地位。事實上,有關人們對“趣味”的趣味延續至今,它的含義及判定標準處在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之間,這種生發於此的張力可以為我們對當代藝術的理解提供種種有趣的解答。具體到這個展覽,我們或許可以把一個展覽的誕生歸結為對一個趣味的共同體的發現。這種發現,不同於以往我們會在藝術史的序列中尋找某一個合適的位置來安置這些被邀請的作品,也不同於我們試圖跳出藝術史的框框條條,把藝術作品歸為一種觀念或思想的材料,以便於促成思想史的某些“發現”。如果我們確定要放棄前面兩種努力,那麼,只能説,我們在這些作品中發現了隱藏在我們內心的一個趣味的共同體,按照某種標準,這個共同體可以被分為成“奢侈的趣味”、“審慎的趣味”、“粗俗的趣味”、“對自由的趣味”等等諸多趣味形態——它們呈現出的差異、自相矛盾,甚至“對立”的程度,反映出拓展了的中國當代藝術的概念在今天的狀態。

以“趣味”為核心架構展覽是一個很古典的行為,其重心既落實在美學上,又與政治相關;特別是,趣味的分化成了2000年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另一個關鍵詞“共同體”則表示這是一個彼此認同的圈子行為。按照鮑曼的説法,“共同體”是一種我們將熱切希望棲息,希望重新擁有的世界。這句話表明“共同體”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想像”之物。就當代藝術而言,趣味的共同體實際上存在於當代藝術自身的生態之中,往往是藝術家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自我選擇。作為展覽主題,“趣味的共同體”既表明瞭一種美學上的精英姿態,又提出了一種政治上的懷疑主義。在一個習慣過度闡釋展覽主題的社會意義的時代,探討“趣味的共同體”是一種節制的、審慎的,甚至是小心翼翼的姿態。

本次展覽囊括了中國當代藝術各門類的藝術實踐,涉及到雕塑、裝置、錄影、繪畫到觀念攝影等等各個領域。邀請的二十余位參展藝術家從上世紀80年代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建構的一批精英一直到近來嶄露頭角的新秀,跨越了中國當代藝術這幾十年來的各個階段,這是一次帶有前瞻性的中國當代藝術全景式的展現,可以預見,這個展覽將會給南美洲大陸帶去對中國當代藝術全新的認知。

 

董文勝 Dong Wensheng

本尊 攝影 150×180cm 2007

Yidam Fotografía 150×180cm 2007

Yidam Photograph 150×180cm 2007


 

高世強 Gao Shiqiang

日全蝕-1 劇照 110×137cm,2010

Eclipse total-1 Videostill 110cm×137cm 2010

Total Eclipse-1 Videostill 110cm ×137cm 2010


 

1   2   3   4   5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