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肌膚——李天元攝影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08 16:28:4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世界的肌膚——李天元攝影展

展覽地點:北京•四面空間•北京798藝術區2號路(創意廣場旁邊)

展覽日期:2010年6月12日-2010年6月27日

開幕酒會:2010年6月12日16:00

策展人:王江

 

肖像作為最具識別性的視覺語言始終是藝術史中的主角,從岩洞壁畫到數位攝影,媒介隨著觀念與科技的嬗變而變化著,但是無論以什麼樣的載體呈現,我們的目光卻一刻都沒有離開對同類面孔的注視。教宗英諾森十世目光中的陰森,蒙娜麗莎嘴角上的微笑一下子就讓我們墜入被刻畫者的人生,無論跨越了怎樣的時空與文明,生活的歷練讓我們衝破畫面中的層層誤導,簡單而又高效地解讀出面孔所講述的故事。

藝術家李天元正是以面孔為基礎,以冷靜的觀察窺見到他者的人生如何被歲月所雕刻。他以8×10底片來拍攝的肖像,總能讓人感覺到倫勃朗油畫般紮實的體量與考究的用光。為了化繁為簡,李天元將他的對象置於太空一般深邃的黑色背景中,而這讓我想起了在河南淮陽民間流傳的泥泥狗,這是一種以泥土捏塑然後在純黑的底色上涂以五彩而製作出的民間玩具,它的源頭據説可以追溯到女媧摶黃土以作人。在製作泥泥狗的藝人中間流傳這樣一句話“玄(黑)是本色”。五行之中水德尚黑,而水正是生命的起源,千百年在民間傳承的樸素色彩觀,在今天李天元的作品裏同樣得到了體現。不管是否出於對生命本源的認知與敬畏,李天元作品中大面積的黑色仿佛切斷了被攝者與塵世的聯繫,人物的肌膚在黑色的擠壓之下發出珍珠一樣幽亮的光澤。

如果那些仿佛在太空中懸浮的肖像在前科技時代出現,那可以説它們的完成度已經很高了。但是李天元卻並沒有止步,他的攝影實驗借助於衛星攝影和電子顯微鏡,極大地拓展了攝影藝術的實踐疆域和可能。雖然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的面積,但是李天元試圖通過Google Earth定位的畫面以及來自被攝者身體局部的顯微攝影,向我們展示了被物化的人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定位的。這些小小的畫面構成將2D畫面所能呈現的維度瞬間拉深了,它讓我們在和畫中人互相凝視的過程中體驗到思維在精神與物質之間迴圈往復的跳躍感。

正如顧錚先生指出:“我相信,李天元不是要通過改變常規觀看的方法來獲得一種震驚效果。他把從宏觀獲得的、從微觀獲得的、以及從相對常規獲得的人的視像並置於一個空間,讓世界的表面的豐富性以及世界的表面的同質性,在共同展示的同時失去根本的區別。他的視線的往來反覆,期待的是獲得對於人的表面性、對於世界的表面性的一種新認識。這樣的肖像攝影,既是一種對於人的自我質疑與對於世界的重新解釋,也是一種肖像藝術形式上的自我破壞與重建,更是對於肖像攝影的唯一性的一種根本上的懷疑。”

在這裡,我非常贊同顧錚老師的看法:人,仍然是李天元的唯一。

 

 

1   2   3   4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