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藝術家王滿晟個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25 17:41:1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冬季裏的修行僧人

 

半升水 水半升——紐約藝術家王滿晟個展

展覽時間:2010年6月18日—29日

開幕時間:6月19日 15:00 至18:00

展覽地點:北京今日美術館(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32號蘋果社區4號樓)

 

半升水 水半升

人象依賴陽光空氣一樣依賴水。水可以使人的生活象天堂,也可以使人的生活象地獄。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著缺水的恐懼。由乾涸的黃土高原,到水田相連的江南,又到了水量充沛的紐約賀得森河岸邊。我的生活軌跡循著水走去。 從三人居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青翠的山巒和寬闊的水面。但是,那種對於水的敬畏感,卻從來沒有消失過。因為當我回到生我養我的太原;當我重歸熟悉熱愛的北京;當我看到城市象街邊小販的煎餅一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攤開來;還有當我去買一瓶純凈飲水;當我看著襲面而來的沙塵,都無不在潛意識裏想著水。 幾次踏上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漢唐的城市風化為灰塵;在非洲的曠野和美國西南的峽谷,目睹多少人類世代相傳的美好家園,因為水源枯竭而不得不捨棄。 從我開始畫畫起,就斷不了畫水,也許有“望梅止渴”的意思。此次展覽所選作品許多和我的水情結有關。佛造像,書法,看似另類然其平和禪意,寂靜風度,也有“其思如水”之意。 身在異國更珍惜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潛心研究中國的繪畫及藝術史,學習借鑒世界各國的文化藝術,探索自己的表現手法。這是我離國十四年後,第一次回京辦展,顯然有不合國情與時尚之處。只當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半升

幾位學者的評價:

放懷山水,陶情草木,仰觀太虛,低思故鄉。

翁萬戈

遊歷不但使滿晟加深了對山水的理解,也拓展了他的文化視野。滿晟的一部分繪畫作品便是他在異國背景下反觀自己的文化傳統的結果。 雖説滿晟的繪畫兼收並蓄,不為中國傳統繪畫所囿,但總體上來説,他的繪畫在精神氣質上還是和古代的文人藝術最為接近。

白謙慎

滿晟兄自幼研習書法,及冠專攻中國文學;壯歲供職央視,於視覺呈現、圖文互釋之道,獨有會心;之後遠涉重洋,轉身為職業畫家,足跡遍及亞非歐美四大洲,識見更廣。其於西方藝術經驗綜收博取,自不待言;而根心之地,竊意其仍在中國本來詩書畫合一之文人畫傳統。 陳寅恪先生嘗言,中國文化今後之發展路徑,“其真能於思想上自成係統,有所創獲者,必須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説,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誠哉是言。檢閱滿晟兄舊作新繪,或精緻絕倫,雋永而清新,或高古不群,神秘而現代,誠所謂中西合璧,意趣疊出;而細按之,筆墨清晰了然,且有一種獨特之書卷氣充溢其間。以此而論,所謂真正而富於創造性之中國文人畫一綫如縷,不絕於今,蓋在斯乎。

陳正宏

作品:

飛流三千

看山遊山畫山。山中有水處總是給人一種振奮,一種驚喜,一種誘惑。 地下有不竭之泉,水從石縫中涌出,由高而低,循勢而走,便成溪流。穿林繞石,忽至陡崖,失落而下,便成瀑布。水多則磅薄奔瀉,洶湧澎湃,飛流與岩壁摩擦衝突,訇然有聲,落地的剎那更是如千軍萬馬,無可止遏,水花四濺,驚心動魄。那種能量,那種氣勢讓人難以忘懷;水少則隨風飄灑,成煙成霧,煙雲霧雨,斷斷續續,襲面而至,仰望凝視,也有不可思議之感。 此組作品,或為記錄所見之實景;或為揣摩山靜而水動之意境;或為尋找和營造心存的某種氣氛;或為嘗試不同材料和技法等等,遂有了瀑布系列,取景畫法不一,卻都凝聚了我對水的熱愛。名之曰:飛流三千。

 

1   2   3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