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呂布攝影回顧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20 02:12:0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直覺的瞬息:馬克•呂布攝影回顧展

展覽時間:2010年4月23日-6月6日

開幕時間:2010年4月23日下午4:00

展覽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2B展廳

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上海美術館

馬克•呂布:文化與人道的關懷

馬克•呂布 (Marc Riboud) 這個名字對於中國人來説,並不陌生,尤其是在中國的攝影界裏,可以説,大家一談起他就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這種不陌生感和敬意,來自於他的經典作品的深入人心,如《埃菲爾鐵塔上的油漆工》,或《槍炮和鮮花》等,而同時更來自於他對中國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的關注和情感,以及他作為有人文責任的藝術家的個人魅力。

記得在2003年廣東美術館舉辦的“首屆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上,馬克•呂布的作品參加了展出,其中《埃菲爾鐵塔上的油漆工》(1953),給人們留下尤深的印象和感受。高高的埃菲爾鐵塔俯視著巴黎城,一名油漆工正為鐵塔涂漆,似乎一邊還吹著口哨,其動作和姿勢如歌劇演員般詩意而優雅,濃縮了法蘭西民族浪漫、樂觀、優雅的個性。而另一件經典作品《槍炮與鮮花》(1967),記錄了華盛頓反戰大遊行中,17歲女孩簡•羅斯(Jan Rose Kasmir)用鮮花對抗槍炮的歷史性時刻。這些作品之所以“經典”,應該説,馬克•呂布不僅僅用他優雅而堅定的鏡頭捕捉定格了他前輩師長布列松(Cartier-Bresson)所説的“決定性的瞬間”,而且,在這“瞬間”的背後,深入而揭示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區域、一種人群等的文化內涵,以及人類生命的本質關懷。正如,在《槍炮與鮮花》中,我們為人類社會的民主精神、勇敢人性和生命珍愛而感動!馬克•呂布的作品並不總是些驚天動地的畫面,在他到世界各國遊走期間,他敏感地拍攝當地人民的生活變化,特別是通過一些細微的生活細節反映出一些重大和深遠意義的內容。馬克與中國的不解之緣始於20世紀五十年代。1957年踏上中國的土地,次年發表他對中國的第一張圖片。之後,他多次到“文化底蘊太深”的中國旅行,相機更多地瞄準普通人,記錄著這裡的平凡事,並切入于這裡悄然發生的重大歷史變化,同時也在他的鏡頭中顯現著一種文化思考和審視的角度和眼光。著名影像研究專家楊小彥曾寫道:“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國社會狂熱的政治現實與異於西方社會的典型的貧窮相貌,同時成了攝影家關注的對象。馬克•呂布的精彩之筆正在此,他隨時隨地都把這兩者拍進他的畫面:反美的遊行隊伍和原始的生産方式並存,毛澤東塑像下是林立的煙囪,而農民的面容則映襯著勞碌的廠長。但是,有趣的是,進入1980年代以來,馬克•呂布的鏡頭卻出現了重大變化,他開始關心西方化給這個社會所帶來的視覺變化,而其中最重要的見證就是各式廣告以及廣告上稀奇古怪的文字。在馬克•呂布的眼中,如果説中國人過去生活在虛假的政治狂熱之中,那麼,今天的中國人則生活在經濟狂熱之中。”“在他長達半個多世紀對中國的追蹤拍照中,卻隱藏著影像之外的一個意圖:即把個人的觀看適時地轉化為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的審視。”當然,馬克•呂布審視的眼光和呈現的畫面總是友善而溫和的,似乎更是以一個西方人的視角關懷和賞識著這個東方大國歷史與現實的和諧之美,體現出藝術家對中國的這片土地、這裡的山山水水和中國人民的一份感情。

而馬克•呂布對中國這片土地和這裡的攝影界文化界留下深刻影響的是,在20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的攝影界正處於力圖掙脫官方正統的新聞宣傳攝影和民間唯美而日趨商業化的沙龍攝影,中國的藝術界文化界也正探討著關注社會的底層及人性的問題,在這樣的時候,馬克•呂布的攝影被大量地介紹進中國,他紀實的攝影手法和理念,以及“紀實攝影”所突出指向的人道關懷精神,為中國的攝影界帶來了新的社會視角,新的攝影語言,新的精神維度,一種被稱之為“紀實攝影”的攝影類型一時期在中國佔據主要位置,産生了恒久而巨大的影響。因此,攝影界總是將中國的紀實攝影産生、發展及影響與馬克呂布聯繫在一起。

這次,“馬克•呂布攝影回顧展”在中國北京中央美院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展出,我們不僅能夠再次為他的代表性經典性作品而感動,而且還可以與他那份對待中國社會和風景的眼光和心靈靜靜交流。

衷心感謝馬克•呂布先生,尤其是他對中央美院美術館攝影收藏工作的慷慨支援!感謝尚陸先生和為這次展覽的成功舉辦給予支援的個人和機構!

王璜生(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

2010/1/25于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家生平簡介

馬克•呂布 (Marc Riboud) 1923年出生於法國里昂,14歲就從父親那裏得到一部簡單的柯達相機。二戰期間(1943-45年 ),作為一名工程師,馬克•呂布參加了法國的抵抗運動。在工廠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決定當個業餘攝影師。1951年他遇到布列松,布列松非常欣賞他,但是卻不希望他離開工作的工廠。1953年他加入了布列松等人創辦的瑪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兩年後成為正式成員。1957年他訪問中國4個月,1965年和1971年兩次再度訪華。當越南戰爭爆發 後,他是唯一獲得准許進入越南拍攝的攝影師,從越南和美國兩個方向記錄戰爭的殘暴。這段時間他在亞非東歐的許多國家旅行攝影。

1976年,他當選為瑪格南圖片社主席,而在三年後他便辭去了職位。自20世紀80年代後,他循著自己的節奏,四處遊歷。馬克•呂布發表了很多攝影作品集,其中最著名的有:羅貝爾•拉封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的三面紅旗》、德諾埃出版社出版的《日刊》、阿爾多/雙日出版社出版的《天都黃山》、法國國家印刷局/泰晤士與赫德遜出版社出版的《吳哥,佛教中的寧靜》、納唐/哈利•N•阿布拉姆斯出版社出版的《馬克•呂布在中國》……

2004年,巴黎歐洲攝影博物館舉辦了他的個人回顧展,參觀人數多達十萬。眾多歐洲、美國、中國和日本的博物館定期展覽他的作品。他獲得過許多獎項,其中包括兩次海外新聞俱樂部獎、終身成就獎、路茜攝影獎和國際攝影中心無限獎。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