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當代中國藝術家十人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15 14:09:1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印·象——當代中國藝術家十人展

展覽日期:2010年1月20日—2010年2月3日

開幕時間:2010年1月20日15:00

展覽地點:北京時代美術館

主辦:北京時代美術館 人民美術出版社

策展人:楊維民

參展藝術家(按出生年月排序):

國畫:張見、黨震、范治斌、馬駿、黃丹

油畫:朱春林、張義波、洪浩昌、康蕾、南方

展覽前言

 

東方意味

“當代中國藝術家十人展”為何以“印·象”命名?“印”即“信”,乃“信念”、“精神”;“象”即“圖像”、“意象”,融合互滲,自然自在……乃當下“東方意味”。

2010新春之際,北京時代美術館 —建在北京長安街的中國最高美術館,舉辦一個具有時代特徵、東方色彩,又有學術品位的獨特、別致、新穎的畫展。我正是在如此“意義”之上,策劃《印·象——當代中國藝術家十人展》。因為此展要考慮兩個特殊的時空背景:亞洲駐華使節新春筆會在此間舉辦;亞洲青年藝術精英獎在此間頒發。於是“東方”、“時代”、“青年”、“學術”是策劃的關鍵詞,“東方”理應是展覽的主題。

“東方”一詞看似平淡無奇,其實值得細細玩味。曾幾何時,一向以“世界中央之帝國”自居的中國變成了相對於“西方世界”而言的“東方”。而在我們也逐漸習慣了自稱“東方”後,從前那些自信(或言自大)、那些規矩(或言教條)也慢慢分崩離析……然而,進入當代,隨著經濟水準、國家實力、民族意識的增強,“東方”與“西方”這兩個詞彙之間也從早年囿于意識形態的價值判斷,到滲透著彼此關於對方的幼稚幻想,再到求同存異地彰顯自身特色。數千年的文化積澱可以成為財富,也可能被視作包袱,我們已經目睹了太多將“包袱”丟掉後的膚淺浮躁。今日的“東方”中國不甘也不應再被貼上種種波普標簽,我們自己對於藝術價值、文化內涵的評價標準也會出

現“復興”式的改變。對於傳統文化的再審視,對於根植于東方的藝術氣質的重新評估勢必到來。以東方傳統為“內功”,兼具“當代性”的力量,凸顯出東方意味。

《印·象——當代中國藝術家十人展》正是基於“東方意味”,選擇了當代中國藝術家中的國畫、油畫中各五位俊傑。國畫家是張見、黨震、范治斌、馬駿、黃丹;油畫家是朱春林、張義波、洪浩昌、康蕾、南方。他們是今日中國藝術之驕子。他們多是博士、碩士,留在藝術院校任教,或是專業畫家。他們雖然還年輕,但都是藝術市場的寵兒。他們之所以早早功成名就,是在於他們腳踏實地的在東方藝術園地裏執著地耕耘。他們紮根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裏,把這片土壤裏精華的東西轉換成自己的藝術創作元素,切入當下多元文化語境,兼收並蓄,融會貫通。並以各種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形成有自己獨特樣式的藝術品。藝術家每件成功的作品都閃爍著每個藝術家的不凡的個性。這次展出的作品,因十位藝術家各自藝術探索的膽識、藝術作品的原創和藝術表現的差異,而帶給大家一個既具有學術前瞻性、藝術經典性和社會豐富性而又不乏時代時尚性的多元化展覽。

文/ 楊維民

2010年1月8日于京城嘉園

 

時代美術館 TIMES ART MUSEUM

Tel:+86 10 85679817 Fax:+86 10 65681868

info@ timesartmuseum.com www.timesartmuseum.com

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甲6號中環世貿中心D座35-37層

F35-37 D Block, CITC Plaza, No.6 Jianwai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2

 

1   2   3   4   5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