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張東紅作品展

張東紅作品展

時間:   2009-11-26 16:18:18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訊 >

碩果No.1

張東紅作品展

展覽時間:2009.11.28 - 2009-.12.7

主辦機構:今日美術館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1號館2層/3層展廳

主辦單位:今日美術館

開幕時間:2009年11月28日下午4:00

展覽時間:2009年11月29日—2009年12月7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上午10:00 – 下午5:00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1號館2層/3層展廳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

聯繫電話:8610-58760600-100

網站:www.todayartmuseum.com

 

精神性的游離——後傳統社會下的物化圖景

安東尼·吉登斯認為,現代性在其發展歷史的大部分時期裏,一方面它在消解傳統,另一方面,它又在不斷重建傳統。在西方社會中,傳統的存留和再造是權力合法化的核心內容。所以,“千禧年”在西方左派知識分子的觀點中,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概念,還是是一個社會學意義上的標誌,它標示著一個具有強大“物化”力量的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同時,它也代表著一種終結,這種終結表現為後傳統社會的出現。

在張東紅的創作歷史中,所謂的“現代”和“傳統”是一直糾纏在一起,貫穿始終的。近二十年來,他雖然一直處在中國當代藝術的核心人際圈中,但是,審慎地與“主流”的趣味和圖式保持距離,以期形成自己個人化的風格形式,是體現在他的工作中的一個明顯標誌。

在他早期作品中,“傳統”的美學特質是一種主動性的追求,但是,彌散在畫面中是情緒是一種人去樓空式的無奈與徬徨。這種被動性地,或者是無意識地體現出的“現代性”,是他這個時期作品的主要特點。這個特徵,與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上中葉出現在中國社會中對於“傳統”價值觀消失的感傷和懷思情緒是一致的。

在2002年以後,在他的作品中出現了一個新的精神性元素,從早期的被動、退守式的表達方式,轉變為積極、進攻式的情緒傳達。在作品的圖式中,出現了粘黏的液體、肉質化的玫瑰、慾望化的嘴唇等等。這是他從自己的生存體驗中敏感地感受到的一種社會性情緒特徵——在日益物質化的社會進程中,社會個人的普遍的受傷害情緒,他自己將之稱為“軟暴力”。在這個創作階段中,“傳統”暫告一段落,作品的傳達似乎更多地傾向於對於社會體驗的直覺表達。

2005年之後,“傳統”似乎又回到他的畫面中,但是“山水”圖式已經失去了它們的自然屬性,而成為了一種主觀性的再造,這種主觀性體現在價值觀的“距離”定位。所以説,在他這個階段的作品中,我們可以體驗到一種歷史主義的反觀和內視,也就是説,此傳統已非彼傳統,而是從當下的社會境遇中審視後的“傳統”。

而在這個個展上展出的是張東紅近兩年來潛心創作的結果。在這兩年中,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遇到了重大的挫折,輿論在緊張莫名的同時,也普遍認為這是中國當代藝術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的一個機遇。但是,問題是,又能有多少藝術家真正會潛心思考這個問題?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張東紅的近作,一方面是在他的作品風格邏輯合理演繹下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他在更高的層次上重新思考“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關係的結果。在後傳統社會中,伴隨著物化力量而來的,是傳統的異化、人的異化,甚至是“物”自身的異化。

通過對張東紅創作經歷的簡單梳理,我們可以發現,對於中國當代藝術重新思考,無非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其一,遵從於自我內心的真實體驗;其二,保持對於社會現實的敏感態度;其三,如何處理與本文化傳統之間的關係。唯如此,中國當代藝術才可以從圖解式的社會符號化的“外銷瓷”模式中解脫出來。我想,正是從這點上,本展覽不僅僅是張東紅近兩年來創作的總結,同時,也提供了一個重新思考中國當代藝術意義走向的範本。

2009年11月11日于北京通州

 
碩果No.2


 

 
愛情保鮮No.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