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視頻

專訪戴姆勒克萊斯勒前景設計總監Harald Leschke教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12-04 11:38:4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紅奇/圖、文

    請介紹一下您目前都負責哪些設計工作?

    我目前掌管著兩方面的工作,一個是德國本部的前景設計(Advanced Design Projects),還有就是企業設計 (Corporate Design)。前景設計部門是非常重要的,它關係到賓士未來的走向,設計與研發合作對未來的趨勢進行探索。企業設計也同樣重要,這個部門負責賓士公司對內對外的企業形象設計,包括展示設計、員工服裝、生活精品(Life Style),以及各種禮品甚至信封這樣的小物件。我也經常代表賓士公司與其他有關設計部門、院校進行合作,給予他們各種支援,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比如德國的普弗茨海姆、保加利亞索非亞的設計院校,還有中國的清華大學。自從1994年以來,我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老師與學生們合作開發了多個項目。昨天我就在清華做了3個小時的演講,關於對未來設計的探討。

    在您領導下都開發了哪些車型?

    作為汽車外形設計師,我接受了8年的專業教育。1978年,我開始在賓士工作,已經有25年多了。3年後我成為領導,1986年成為賓士前任設計總監Bruno Sacco的助手,一年以後開始組建賓士的前景設計部門。後來主管賓士在全球的前景設部門,包括在德國、美國、日本和義大利的前景設計工作室。我參與開發的車型有1982年推出的 “Baby Benz”賓士W190的概念車,C 112、Vision A、Vario、邁巴赫概念車、邁巴赫Exelero、為中國家庭設計的FCC,以及F 100、F200 Coupe Study、F300 Life Jet、F400 Carving系列概念車。

    這其中哪款車型是近期的作品?

    邁巴赫Exelero,這是我們為富爾達輪胎設計的一款車。在我的指導下,普福茨海姆大學工業設計係的兩位教授和4名學生參與了這款車的造型設計。我們共同設計一輛真正可以駕駛的高性能邁巴赫。由於時間表很緊迫,要在不到1年的時間裏完成從設計到製造的過程。我們在邁巴赫57的底盤上改進,委託義大利原型車公司斯托拉來製造這款車。    

您如何看待目前賓士在設計風格尚的轉變?

    這是隨著時代發展而改變,雖然現在賓士的設計風格與Bruno Sacco時代有了很大變化,但是現任設計總監Pfeiffer本人也曾在Sacco時代工作過,他也是在繼承和發展賓士的設計風格。雖然看上去有很大的差異,但它還是一個延續的過程。隨著時代的要求,不同的人會喜歡不同的風格,現在我認為賓士變得更加感性,更富有激情。

    我本人更懷念賓士W126時代的設計風格,不知您怎麼看?

    其實賓士W126也算我的作品之一,它確實很經典。但我們的車不是為了設計師而設計的,我們的顧客喜歡更加感性,更加熱情的設計,如果客戶喜歡我們為什麼不可以這樣設計呢?

    您對中國汽車設計的發展有什麼建議?

    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我覺得如果要在全球市場上獲得競爭力的話,技術、設計和品牌就顯得尤其重要。中國汽車設計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形象風格,不應該跟隨其他人,按照自己的方向走。現在的汽車設計越來越趨向全球化,所以設計者可以在國外,可以在中國或者其他地方學得經驗並且建立自信,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國設計師的作品就會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對國際上的其他汽車品牌産生影響。    

Harald Leschke

    戴姆勒克萊斯勒前景設計總監,企業設計主管

    1947年 Harald Leschke生於德國科隆。

    1969年 在德國埃森的Folkwang設計學校學習工業設計。

    1974年 在德國Braunschweig國家美術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1978年 擔任戴姆勒•賓士集團汽車造型設計師,開始了他在賓士的事業。

    1981年 成為賓士公司汽車外型設計組組長。

    1986年 成為當時設計總監Bruno Sacco的首位助手。

    1987年 建立起第一個梅賽德斯•賓士前景設計工作室。同時,他被指派管理這個工作室和一支非常有動力的團隊。

    1993年 擔任梅賽德斯•賓士前景設計總監,負責前景設計項目的開發工作。

    至今Harald Leschke作為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代表,一直在普弗茨海姆大學擔任汽車設計專業的講師,同時也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名譽教授。堪稱是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設計代言人。

 

相關文章

·今年車展最喜歡的幾款車[zt]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