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現場播報 |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館

現場播報 |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館

時間: 2017-05-15 | 片長:00:01:15 | 來源: 藝術中國
新聞 >


連結: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德國碩果纍纍,中國生生不息

當地時間5月13日上午,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在總部Ca’ Giustinian授予德國館金獅獎,同時為巴西館頒發了一座國家館特別參與獎。

本屆德國館由策展人Susanne Pfeffer策劃,德國藝術家Anne Imhof參與創作。與其他國家館不同的是,德國館選擇個展的策略——Anne Imhof獨當一面,通過繪畫、雕塑、行為以及裝置藝術,攝入其標誌性的元素和創造性的風格,探究社會、經濟及科技的關係,無所畏懼地展現了一幅現實主義的畫卷。藝術家選用多種材料和科技形式,帶給了觀眾一個身臨其境的體驗,他們甚至還在場館外放了一隻住在狗窩裏的狗,表達了社會的排外現象。評委會認為,德國館的裝置營造了一個令人感到強烈不安的氣氛,同時也迫使人不得不面對時代問題,而藝術家Imhof對於聲音、圖像、創作對象的選擇也很好地呼應了德國館建築本身最原始的風貌。

同時,德國藝術家Franz Erhard還斬獲了最佳藝術家獎。在主題館的公共展廳中,這位77歲的概念藝術家的作品尤為引人注目——看起來像是一排排紅色的吊櫃被釘在了墻上,而另一側則像是一排巨大的橘黃色衣櫃。這樣一組帶有強烈生活意義的展品出現在公共空間中,引發了觀眾強烈的互動慾望,處於相對位置的觀眾可以相互模倣,構成了展品的一部分。這打破了時代的限制而向人發問:在短暫的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應對無時不刻的突變?

除此之外,青年藝術家Hassan Khan獲得銀獅獎、藝術家Charles Atlas及Petrit Halilaj獲得特別榮譽獎。

然而,作為本屆雙年展正式對外開幕的第一天,中國館駐足的人潮卻遠遠超乎了想像。策展人邱志傑以《易經》中“不息”的意義為題,緊緊扣住本屆雙年展“藝術萬歲”的主題,通過中國古代神話、民間傳統技藝及當代中國藝術的結合,策劃了一齣驚喜重重的展覽。本屆中國館的一大突破在於,首次邀請傳統及當代藝術家共同創作作品,整個展覽中所有的展品都是民間藝術及當代藝術的共同的結晶。通過當代藝術的手法,有著文化代溝的外國觀眾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觀察中國傳統神話和民間藝術,而不是通過一種“審視過時文化”的眼光來欣賞。

除了國家館,9個不同的主題館也是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不容錯過的地方。策展人將主題館分為“藝術家與書之館”、“快樂與恐懼之館”、“公共空間館”、“地球館”、“傳統館”、“巫師館”、“酒神館”、“色彩館”和“時間與無盡之館”,邀請藝術家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