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艾敬個展“回到紐約” 以“愛”的作品溫暖紐約的秋天

艾敬個展“回到紐約” 以“愛”的作品溫暖紐約的秋天

時間: 2016-03-30 | 片長:00:05:10 | 來源: 藝術中國
新聞 >

 

繼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中華藝術宮、義大利昂布羅修美術館舉辦個展之後,艾敬將舉辦其主題為“回到紐約”的境外個展,該展覽將於2016年秋天在紐約馬樂伯畫廊開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藝術史論家,策展人陳履生,馬樂伯畫廊主Pierre Levai,馬樂伯畫廊項目總監Marcia Levine和藝術家艾敬出席了3月29日下午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

艾敬與紐約的淵源始於1997年,2002年,艾敬定居在紐約鑽研當代藝術。可以説,在紐約生活的經歷使得艾敬感受到視覺藝術與音樂的內在聯繫,成為她由音樂轉為視覺藝術創作的契機。她在紐約多年的學習在回國後得以實踐和發揮,尤其在製作大型的裝置作品,如《生命之樹》《海浪》等,其作品在關注社會現實意義的題材中也在關注東方文化的傳承。此次紐約個展包括繪畫、裝置與雕塑作品共計30件左右,同時將推出艾敬全新繪畫系列作品,以及曾于2012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重要作品,如裝置作品《我的母親和我的家鄉》。艾敬的家鄉瀋陽地處東北,地域文化特性給予了艾敬在創作上不一樣的靈感源泉。她的色彩感知來源於兒時的記憶,豐收的東北土地、一片片的玉米地在季節變換的光影裏不斷變換的色彩。艾敬的父親曾經工作過的工廠“瀋陽第一機床廠”,兒時的艾敬在工廠的幼兒園長大,艾敬眼裏對於各種金屬材料都感到極為親切也極為容易掌握,也因此完成了一些以金屬材料為主的創作《棋子》《我的家鄉》《To Da Vinci》等等。

艾敬將“愛”的主題,持續多年地進行拓展和延伸。我們可以看到她獨特導語的出現,不依靠政治波普和社會極端,不依靠輿論爭議而完全依靠藝術自身。從她的繪畫、裝置和不同材質的表現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努力、堅持,身為女性藝術家的精細、委婉和敏感。她對藝術多種樣式的表達,包括對世界發生事情的關注,體現了大愛無疆的精神,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夠在西方世界得到讚賞,是因為她的藝術語言是國際性的,也體現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獨特力量。

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的第一位當代藝術家,艾敬曾説:“站在國博,我看到了全世界!”。艾敬將要帶著中國家鄉父老對她的支援和期待回到紐約,以其“愛”的作品溫暖紐約的秋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