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孫遜個展“格畫”開幕 將“中國經驗”融入傳統油畫

孫遜個展“格畫”開幕 將“中國經驗”融入傳統油畫

時間: 2015-10-12 | 片長:00:04:03 | 來源: 藝術中國
新聞 >

 

2015年10月10日下午,孫遜個展“格畫”在798橋藝術空間拉開帷幕。本次展覽共展出孫遜最新創作的30余幅作品,內容涉及人物、風景、靜物以及部分紙本油畫小稿。開幕現場人頭攢動,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蘇新平、黨委副書記王少軍,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譚平,著名油畫家詹建俊、鐘涵先生,批評家汪民安,以及央美眾多師友、學生等匯聚一堂。

顧名思義,“格畫”之“格”與“格物致知”的意思相倣,都是一種推敲、尋理的過程。策展人蔣岳紅在談及本次展覽的主題和策展理念時表示,該展覽更貼近一種探索的呈現和推進。

“這些作品與孫遜創作過程中的限定和琢磨,揣度和思量,懷疑和推究有關。在這樣的語境下,孫遜通過繪畫創作反映出的更多的是對繪畫本體問題的考量——畫之為畫,在今天這樣一個裝置和影像的時代,它還能做到什麼?畫之為畫,在畫什麼、怎麼畫都可行的時候,在寫實和抽象之間,究竟還有多少可能?畫之為畫,在書寫的快感之外,現實生活的思考邏輯,又會在何處安放?同時,畫之為畫,在現成品和現場橫陳于前的感染力和衝擊力下,材料入畫,繪畫的邊界又如何界定?這些都是本次展覽力圖呈現給大家的一些思考和判斷。”

近觀孫遜的作品,融入了綜合材料的運用,從而塑造了畫面的肌理形態,而在筆觸上卻更加自在,遊刃有餘。技法和材料的運用已經不再成為束縛,在藝術家的作品中透露出更多的“減法”之後的自由感。而在這一自由維度中,更加滲透出一種中國韻味和中國文化的氣息,它並不來源於什麼宏大敘事的象徵與題材,而是發自每一個細微的景致:風沙過後的黃土墻隅、花盆中的幾縷殘植,亦或是綏德的隨處寫生,一切歸於平靜和自然,而一切又都趨於自在、流暢。

如何將傳統繪畫的寫意因素有機地融入具像寫實的油畫藝術之中是孫遜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內容。在接受藝術中國專訪時,孫遜説道:“這次展覽更多呈現的是語言上的推敲,去思考材料的使用和繪畫的邊界在哪。在這一維度中,繪畫本身的自由度加強了。其實,我繪畫中滲透出的這種東方意境和筆墨氣息,來源於傳統的文學、詩歌、和自己的成長經驗,但這種中國繪畫的意境和趣味是不能簡單嫁接西方油畫語言的。一方面,要很深入的學習西方繪畫技法,去積澱和揣摩,才能在相對自由的平臺上使用它。另一方面,要灌入自己的文化意識,重塑藝術家的自我認知。”

縱觀孫遜油畫創作的發展脈絡,不難看出他的創新和善思。“格畫”所呈現給觀眾的並非是一個草率的實驗性成果,而是一個藝術家深思熟慮之後,對自己的一個分析性展示。

“這其中早已跳出技巧和風格的範疇,而是對繪畫這一概念上的思考,這是孫遜對繪畫和繪畫性的自我解讀和認知。他給我們的資訊是更加高級的,帶有很強的文化和思想氣息。”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在接受採訪時對孫遜的繪畫給予了高度評價,“他的作品具有東方式的繪畫語言和氣息,也可以代表近些年繪畫界中青年藝術家的普遍轉變以及他們在思維維度、精神維度方面的學術追求。孫遜的視野更加敏銳和寬廣,內容看似角角落落,但卻反映出當下的人文精神,並用他的繪畫做出了判斷。”

的確,孫遜的“格畫”不是一種單純的風格與技法的追求,而是藝術家本身思維的體現。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譚平亦表示,在“減法”的過程中,孫遜解放了自我維度,撥開冗余的形式與技法,才終得以讓自我與畫面相見,令作品與觀眾相見。這種在繪畫中找尋到本我,在觀眾面前坦誠灑脫的自由也是藝術家所一直追尋的。

然而,孫遜還一直在嘗試、推敲和前行中。“格畫”在藝術家本人看來仍然是一個階段性的展示,“我自己也很期待未來的發展和變化”。也正如策展人蔣岳紅所言,繪畫更多的是對自我的挖掘和釋放,對繪畫本體及繪畫語言的思考貫穿始終——“試錯”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多,而“試錯”就意味著推進,因而,未來總帶給人們希冀和驚喜。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