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解讀“中國攝影博物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17 11:33:03 | 文章來源: http://www.cnmn.com.cn/

中國攝影博物館概念性設計方案之五

中國攝影博物館概念性設計方案

中國攝影博物館概念性設計方案之一


  中國攝影博物館概念性設計方案

中國攝影博物館概念性設計方案之二


  中國攝影博物館概念性設計方案

中國攝影博物館概念性設計方案之三


  中國攝影博物館概念性設計方案

中國攝影博物館概念性設計方案之四


  中國攝影博物館概念性設計方案

4914842481639600659


  評審會現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建築獎獲的者魏敦山主持評審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建築獎獲的者魏敦山主持評審會

北京市博物館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文物學會、文物攝影專業委員會會長
北京市博物館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文物學會、文物攝影專業委員會會長 祁慶國在會上發言

  新華通訊社、成都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攝影家協會6月14日至15日在成都舉行了“中國攝影博物館”概念性方案專家評審會,5家全球知名設計機構的方案進入第二階段評審。
  本次評審的專家陣容強大,包括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三位國家級建築大師、一位博物館和文物專家以及一位攝影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魏敦山對記者表示,此次評審出的5套設計方案體現了當今世界博物館設計的一流水準。他認為中國攝影博物館不同於其他類型的博物館,既要注重內在的陳展,也要注重建築的藝術美,要體現國際一流水準。
  “本次參評的作品既有來自國外頂級設計公司,也有來自國內著名設計機構,這説明各方面都十分關注這一國家級的攝影博物館。”魏敦山説。
  “攝影博物館從建築類型來説不多見,全世界都很少,是真正的高層次文化設施,我對中國攝影博物館充滿期待。”國家級建築大師、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沈濟黃對記者説。
  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上海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陳海汶曾經為建設國家級攝影博物館奔走呼籲了多年,是我國第一個為籌建攝影博物館捐款的攝影家,他認為,中國攝影博物館的建設有助於中國成為攝影大國,在世界攝影界中樹立自己的話語權和價值體系。
  “中國攝影博物館不僅是建築上的探索和創新,也是博物館文化事業的探索創新,不同於傳統博物館僅考慮文化、學術和教育的功能,中國攝影博物館的設計還考慮到了推動影像藝術這一領域的長期發展。”北京市博物館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文物學會文物攝影專業委員會會長祁慶國説。
  2013年3月26日,新華社、中國攝影家協會與成都市人民政府簽署了聯合建設運營中國攝影博物館的協議。同日,新華社還與成都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同建設“中國圖片産業基地”合作協議。
  4月4日,中國攝影博物館向全球發出了概念性方案徵集公告,39家中外知名設計機構報名參加。4月23日,評審小組對本次徵集報名的設計機構進行資格預審,最終確定了入圍的設計機構。


  中國攝影博物館是幾代中國攝影人的夢想。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攝影博物館,幾代中國人爭取了多年的願望這次將在成都得以實現。
  中國攝影博物館佔地50畝,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將面向全球進行設計招標,該館計劃于2015年上半年開館。屆時,它將成為成都市的地標性文化建築。該館是中國圖片産業基地項目中最重要的文化事業內容,也是攝影圖片産業化發展的基礎和引擎。
  新華社、成都市、中國攝影家協會三方合作建設的中國攝影博物館建成後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攝影藝術的最高殿堂和中外攝影文化藝術展覽展示交流中心。


  中國攝影博物館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建設規格高。高規格建設中國攝影博物館是因為當前中國的攝影群體龐大,攝影愛好者數量在全球位居第一。
  二是具有權威性。當前,中國攝影資源主要集中在兩個機構手中:一是中國攝影家協會,二是新華社。
  從中國攝影的歷史資源和現實資源來看,新華社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地位。新華社擁有的國家級照片檔案的保管和研究機構“中國照片檔案館”,館藏包括慈禧太后、康熙皇帝、孫中山等自19世紀末至今各類珍貴歷史資料圖片600余萬張(底)。包括中國共産黨從創立至今的所有歷史珍貴照片都被中國照片檔案館珍藏。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