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馬修·威廉姆森:英國時裝設計師界的蝴蝶先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01 09:13:15 | 文章來源: 《外灘畫報》

印度、伊比薩島、波希米亞、色彩、華美,度假風馬修·威廉姆森(Matthew Williamson)設計的女裝可以用這六個詞來概括。成熟而鮮明的風格定位為他同時賺得口碑與銷量。作為英國最成功的女裝設計師之一,現在他每年要設計 13 個系列。

這種毫無爭議、簡單直白的成功偶爾也攪得他心煩意亂,甚至讓他産生一種“ 透不過氣的感覺”“:人們已經形成了一种先入為主的概念,哪怕這個系列中沒有印度或任何異域風情元素,他們寫出來的評論仍然是那一套。”他説。

性感奪目的派對服和度假裝在時尚意見領袖眼裏或許有點兒膚淺,但事實擺在眼前:顧客永遠渴望得到它們。談起他的 2013 年春夏系列,威廉姆森説:“既然不管我設計什麼,他們總要提起印度,那麼我索性不較勁了,印度就印度吧。”不出意料,他又一次贏得滿堂彩。時尚評論家和買手一樣喜歡這個系列。

“我的 T 臺上沒有什麼能夠改變時裝形態的設計,對此我很清楚,也不在意,但它們一樣包含了許許多多的工藝和技術。”

威廉姆森坦言, “我喜歡表現事物明媚的一面,這不代表我在此過程中不假思索。就好比蝴蝶的翅膀:它們看起來美得輕浮自然,卻也不可思議的精密有序。”

去年,威廉姆森用一部時尚短片來慶祝他的個人品牌成立 15 週年。影片的主人公是 15 歲男孩馬修年少時的他。影片結尾處,男孩的母親站在樓梯口喊兒子下樓吃晚飯,手捧《Vogue》 酣睡的馬修這才從時裝夢中驚醒。

現實生活中,42 歲的威廉姆森早已美夢成真。

從印度出發

1997 年的一個初秋夜晚,倫敦時尚人士擠在一間狹小的工作室裏,觀看一場主題為 “電子天使”的時裝秀。秀很短,總共只有 11 套造型,但是模特來頭不小,尤其這三位:凱特·摩絲、海倫娜·克裏斯丁森和傑德·賈格爾。極簡主義與 Grunge 熱潮的余燼中,威廉姆森用明媚迷幻的色彩照亮了世紀末的英國時尚界。

一夜成名的故事總是很容易被人牢記並流傳,許多人認威廉姆森是一畢業就揚名倫敦的幸運兒,畢竟,他成立個人品牌時年僅 26 歲。其實,這並不是故事的全貌。

威廉姆森 17 歲時就進入聖馬丁學習時裝設計,求學生涯起初並不如他想像中順暢。全班 60 人中,他是年齡最小的一個“。可能我太年輕了,就像一條離開了水的魚,不知所措。其他同學都在設計概念時裝,只有我盯著裏約熱內盧嘉年華的照片。”

人的一生中總有一扇 “滑動門”,屬於威廉姆森的那扇門不在倫敦,卻在他的家鄉曼徹斯特。大學時代的一個週末,他在曼徹斯特的酒吧裏遇見了約瑟夫·韋羅薩( Joseph Velosa),他之後二十多年人生中最重要的夥伴。在那個“ 石玫瑰”和“ 快樂星期一”樂隊風靡的年代,酒吧裏的男孩都穿連帽薄風衣,韋羅薩卻穿挺括的襯衫“,非常英俊,牙齒雪白。”兩人很快墜入愛河,為了能朝夕相處,在曼徹斯特念哲學的韋羅薩轉學至倫敦國王學院。

1994 年,威廉姆森從聖馬丁畢業,他先在英國品牌 Monsoon 找了份工作,去印度出差幾次後,他明白了自己想設計什麼樣的衣服,於是決定自立門戶。他辭去工作,與韋羅薩再赴印度。買了兩張候補機票之後,他們的背囊裏只剩下 90 英鎊。在印度,兩人就地製作了一些樣衣。回到倫敦,韋羅薩極力鼓勵威廉姆森把這些衣服拿給《Vogue》的編輯看看“。像任何一對熱戀中的情侶一樣,我們為對方所做的事感到驕傲。”威廉姆森説。於是他翻開這本從小愛看的雜誌,有點茫然地在版權頁上尋找線索。

“我看到一個時裝編輯叫普朗·塞克斯(Plum Skyes),心想這名字真好聽,就給她寄了張名信片。”他果真接到了這位編輯的電話。

《Vogue》刊登了威廉姆森設計的衣服,隨後 《Tatl er》雜誌也來向他借衣拍片。拍攝次日,模特傑德·賈格爾打電話來,表示想留下一條裙子。韋羅薩在電話裏拒絕了她,但表示她可以花錢買。

威廉姆森説,如果當時接電話的人是自己,恐怕就一口答應了。多虧韋羅薩的精明,才促成了威廉姆森與賈格爾的初次會面。雙方相談甚歡,當威廉姆森提到自己想辦一場時裝秀時,賈格爾主動提出可以請她的朋友凱特·摩絲加入,一起為他走秀。凱特來了,他們席地而坐吃麥當勞,凱特指著一件粉橙色與綠松石色相拼的裙子説:“要是我能穿那條裙子,就給你走秀。”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威廉姆森説“,凱特總能知道接下去會流行什麼。”

“當年那些姑娘與我算不上好朋友。她們願意走秀,完全是因為喜歡我設計的衣服。”威廉姆森説。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明星變成了他的擁躉、繆思、好友,不論走紅地毯還是去海邊度假,她們都愛穿他的設計。

如今,一提到馬修·威廉姆森,人們最先聯想到的名字可能是影星西耶娜·米勒,但無論多麼耀眼的明星光環都掩蓋不住韋羅薩的重要性。“沒有他,我不可能取得今日的地位。他起到的作用可能比我更重要。”威廉姆森説。兩人目前已不再是戀人關係,比 12 年戀情更長久的,是他們一同創立的事業。目前,他們共同擁有品牌 52% 的股份。“我們的關係依然很好,他始終是我最好的朋友。”威廉姆森説。

曼徹斯特男孩

兩年前,威廉姆森迎來 40 歲生日時,父母親送給他一個金色吊墜,上面刻著 “MW,永遠愛你,媽媽和爸爸”,如今他時刻把它戴在脖子上。15 年來,威廉姆森的父母從沒有錯過他的任何一場秀“,包括發佈會之後的派對。”他揚了揚眉毛,補充道。威廉姆森從 11 歲起就決定將來要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

小時候,每當聽到姐姐困惑于“ 不知道將來要當護士還是當老師”,他都感到很納悶“。自己怎麼可能不知道?對我來説,這是再明顯不過的事了。自從我知道了時裝設計是什麼之後,就認定自己將來要幹這一行。”這個志向多少讓他的父親有些失落。

威廉姆森一家生活在英國曼徹斯特南部郊區,父親經營著一家電視機銷售公司,對他來説,給兒子買雙足球鞋作為聖誕禮物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可是,兒子卻一次也沒有穿過“。我知道自己不可能變成典型的北部男孩。”威廉姆森説,他很早就打定主意要去倫敦發展。所幸,在他就讀聖馬丁期間,父親終於接受了兒子的與眾不同之處“。真了不起,我的爸爸。”他感動地説。

威廉姆森把自己的時裝夢歸功於母親,雖然她只是個普普通通的配鏡員。“我非常崇拜她。在那樣一個灰暗、充滿工業氣息的中産階級氛圍裏,她用時尚讓自己更快樂,也點亮了身邊的一切。”在他的記憶裏,他們家窗外的景色雖然乏善可陳,可是屋子裏永遠都佈置得精緻妥帖,井井有條。母親對打理房間樂此不疲,並引以為傲。

室內設計師是威廉姆森的 “第二理想職業”。他不但給英國 Debenhams 百貨公司設計家居産品,也將之視為個人愛好。去年,他搬了家,整個裝修的過程讓他十分享受。新屋位於倫敦北部櫻草山附近,外墻刷成斑駁的粉彩色,門口有精緻的黑色鐵藝欄杆和兩排月桂樹,巨大的凸窗邊挂著一串印度絲綢鳥標本飾物。從窗戶望進去,便能看見擺放在白色鬱金香桌上的一大束和平芋,以及色彩絢爛的 Murano 玻璃煙灰缸。墻壁上挂著的紅橙色喀麥隆 juju 頭飾和吉米·亨德里克斯舊海報,壁爐臺上擺著擠擠挨挨的鐘形玻璃罩、墨西哥祈願蠟燭和古董蝴蝶標本總之,裏裏外外的一切都貫徹著威廉姆森式的美學。

搬家後,威廉姆森還迷上了園藝, “我正在給自己創造一塊小小的英式草坪。”他説。這塊草坪也將屬於家裏的另一個成員 Coco,一條毛色油光發亮的美國可卡犬。

B = 《外灘畫報》

M.W = Matthew Williamson

B:你會怎麼形容自己的設計風格?

M.W:像孔雀,像蝴蝶。蝴蝶是我經常會用到的一個設計符號,我喜歡它們的色彩,女性化特質,還有透明感。我想表達一種“別太一本正經”的態度,用簡單的輪廓,富有個性的鮮艷顏色和花紋來體現一種自然而女性化的風格。

B:女人們為什麼對你的設計著迷?

M.W:因為她們希望當自己走進一個屋子時,在場的人都會發出驚嘆,她們希望自己的穿著吸引別人的目光,引起別人的熱議。

B:你自己平時喜歡怎麼穿?

M.W:我喜歡混搭,定制的西裝搭配高街牌子的褲子和襯衫。

B:你從哪獲得設計靈感?

M.W:生活中任何吸引住我視線的東西,比如一張花的照片,一塊美麗的地毯。去年我到上海給黛安芬觸動創意設計大賽當評委,在古董市場花 120 元買過一條小裙子和一個小茶壺,這些小東西都能為我帶來靈感。

B:你最欣賞的設計師是誰?

M.W:Dries Van Noten。因為他作風低調,忠於自我,不作廣告,但是他設計的衣服照樣暢銷世界。

B: 藝術家呢?

M.W:我非常喜歡加裏·休姆(Gary Hume) 的作品,尤其是他對色彩的感覺。吉姆·蘭比 (Jim Lambie)也很棒,他用熒光膠帶紙在地板上拼貼出各種圖形和抽象花紋。這一季我與新銳藝術家肖恩·麥克亞當斯(Shane McAdams)合作設計了印花。

噢,還有馬特·克裏肖 (Mat Colli shaw),他有一些關於蝴蝶的作品,他把蝴蝶關在一個盒子裏面,用火點燃,再拍下照片

B:若沒成為時裝設計師,你現在最有可能從事什麼職業?

M.W:我可能會當室內設計師吧,因為這與時裝設計最接近。我也可能會成為一名演員嗯,我覺得自己會是一名好演員,我很會開玩笑。許多人與我初次見面時都這麼説:“你比照片上看起來和善多了。”

B:不工作時,你常做些什麼?

M.W:你想聽真正的答案嗎?那我就不説做瑜伽了,哈哈哈。其實我最喜歡看電視,因為我真的太忙了。

【本文來源:《外灘畫報》作者:顧晨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