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開幕現場
2012年10月12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係、中國裝飾雜誌社、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裝幀藝術工作者委員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承辦的“余秉楠教授執教50年設計作品展”在學院美術館開幕。
設計家文獻資料展示
“友誼體”手稿
展廳地面上的“美術字”
此次展覽是余秉楠教授的首個個人設計作品展,展覽內容分為“友誼體”、“印刷字體”、“美術字”、“海報與封面”、“書籍整體設計”、“手工書”六個部分,以文獻和實物等形式共展出設計作品百餘件套,學術文獻著作數十余部,集中展現了余秉楠教授1956年以來的學習、教學以及藝術實踐。從多個角度體現了余秉楠教授豐厚的藝術設計經歷和學術成果,從中我們能夠充分領略到他作為藝術設計家和教育家的風範。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印刷字體設計“黑一”
設計家封面設計
在長期的藝術設計實踐中,余秉楠教授十分重視表現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始終堅守著自己觀念和理想,並用大量的設計作品和論著踐行了自己的設計及其教育的理念。他認為:“設計是創造,而創造力正是設計教育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它使得設計教育與不斷變化的世界保持同步。”他還説:“設計師面對的是多語言和多文化匯集的現實背景,他們必須超越舊有的理念和限制。我們的目標是尋找中國當代視覺設計的道路和方法,用中國現代的、國際化的視覺語言來表現我們獨有的傳統文化。”
書籍整體設計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余秉楠教授就因其在平面設計和教育領域中的傑出成就與貢獻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獲得德國“谷騰堡”終生成就獎的第一人。此外,余秉楠教授還獲得過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頒發的傑出成就獎、德國“當代最佳印刷字體”獎、民主德國“最美的書”設計獎、日本東京“TDC”獎、“富士世界海報展”優秀獎、捷克“布爾諾平面設計雙年展”優秀獎等。余秉楠教授的設計從不囿于一隅,在字體、書籍和海報設計等方面都頗有建樹,頻有傑作。1961年,余秉楠在萊比錫創作出了國際上第一套由中國人設計完成的拉丁字母印刷體,取名為“友誼體”。這一套字體借鑒了中國書法和傳統圖案紋樣的特點,有濃郁的中國風情,並獲得了“德國當代最佳印刷字體獎”。在德國學習期間,他還設計完成了大量優秀的手工書、精裝書作品。這些精美的手工書作品不僅體現出了西方的傳統精裝書籍文化與藝術魅力,並且融入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因素。
余秉楠是第一位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的華人副主席
余秉楠教授對中國的平面設計教育體系的完善和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回國後在中央工藝美院任教期間,他承上啟下,著書立説,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我國當代平面設計和書籍設計教學理論體系。在他的倡導下,書籍整體設計、版面設計、網格設計與自由版面設計的概念在中國設計界得到了廣泛的認知與應用。為了改變我國長期以來書籍藝術設計理論薄弱的狀況,余秉楠教授先後編寫、翻譯專著數十種,撰寫文章或論文數十篇,介紹和推廣國際先進的設計觀念和經驗。這些專著很直觀的把西方的書籍設計理論帶入到了中國,是現代書籍設計、平面設計的教學指南,促進了我國現代設計理論的蓬勃發展。
觀眾觀看展墻上的字體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