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路易吉·克拉尼:中國設計要有葉詩文精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07 14:44:22 | 文章來源: 深圳特區報

路易吉·克拉尼

路易吉·克拉尼(LuigiColani,1926—),出生於德國柏林,是當今最著名的也是最具顛覆性的設計師,被國際設計界公認為“21世紀的達·芬奇”,他設計了大量造型極為誇張的作品,希望通過更自由的造型來增加趣味性,又被稱為“設計怪傑”。2008年他為中國設計了第一台2.5兆千瓦風力發電機的機艙外形設計。著名的上海崇明島生態科技城也是他設計的。

腳步穩健,聲如洪鐘,説到興奮處會跳起來……很難想像這已是86歲高齡的老人,而這卻是德國著名設計師路易吉·克拉尼(Luigi Colani)的真實寫照。上週末,適逢他來深參加由深圳優美通訊舉辦的“優美設計沙龍”,在講座結束之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除了向記者闡述了他的設計哲學外,他還就中國設計行業談了自己的看法。在深圳天天熬夜看奧運的他拋出了擲地有聲的一句話:“中國設計師應該具有葉詩文精神!”

品牌是“藝術品+實用品”的組合

克拉尼既是一名設計師,也是一名美學家,所以他對作品的設計總是要求外形與實效兼備。在産品設計上,克拉尼提倡借鑒大自然,他設計的Rotor House房間長寬都只有6米,室內佈置得猶如蟻巢,廁所臥室設計成膠囊的樣子,在完全不影響起居的前提下,居然還留出了剩餘的空間;他設計的Any Fix手機萬能充電器,完全參考了甲蟲的樣子,有觸角有眼睛,能為世界所有型號的手機充電……

克拉尼認為“真正的品牌應該是完美的藝術品與實用品的組合”,此理念貫穿了他的整個設計生涯。“空氣動力學”和“倣生學”是他設計風格的兩大標簽。他告訴本報記者,他要求自己的作品最大限度地結合大自然,每次設計一件作品之前,都會先弄清楚什麼樣的自然物符合他的設計要求,然後去研究分析這種自然物形態,再自己一個人關在實驗室裏做出模型來。

克拉尼的設計大膽而又超前,但在崇尚理性的德國,他設計出的很多作品都不被主流設計界認可。比如他的大卡車系列,與市面上方方正正的大卡車不一樣,充滿了弧度美感,不僅速度超群,而且還能節省燃油30%,然而這樣的卡車卻不能在德國大批量地投入生産。克拉尼滿是遺憾地告訴記者,“你知道這是一件殘酷的事,對於一個設計師,他的作品明明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卻不被認可。”

其實,克拉尼有很多作品概念還沒實施,有些是因為目前工藝尚未達到他設計的水準,有些則因為政治原因。慶倖的是,也有些被“救”回來的好設計。比如二十年前他曾受一個傢具廠委託設計一套傢具的小樣,但當時委託方沒有將其生産。兩年前,這件小樣在紐約拍賣場上拍出了7萬歐元,該傢具廠才意識到它的價值,重新投入生産。

做“山寨”的人都是“近視眼”

有人設計就會有人模倣,對當下“山寨品”橫行市場的現狀,克拉尼表示非常不滿。“不止中國,全世界都有‘山寨品’,以前德國和日本的汽車是不一樣的,現在把車牌摘掉你就很難區分是哪國産的汽車。”説到這裡,克拉尼有些氣憤,“做‘山寨品’的人都是‘近視眼’,這些人這裡抄襲一點,那裏抄襲一點,只想著掙錢,從來不會想到把自己的理念融進去,這是不能長久的。”

談到對中國市場出現“山寨”現象的看法時,克拉尼認為這是中國設計師不自信的表現。“也許設計行業在中國是短暫的,不被世界設計界看好,所以中國的設計師們就會萌生‘與其不被看好還不如去模倣別人’的想法,中國強大的製造力也為‘山寨品’提供了生産力。我一直都認為中國人的智商非常高,中國設計師最缺乏就是自信心。”

這十幾年間,克拉尼多次來中國交流。之所以將眼光瞄準了中國,他坦言是由於在設計生涯中經歷了種種不如意,他決心要尋找“新大陸”,找一片可以實現他未竟夢想的土地。他也將一些中國的思想運用到自己的設計當中。比如他設計的上海崇明島生態科技城便是以女人的軀體作為靈感,主張“天人合一”。 “一個品牌長久存在必須有文化涵養。中國有很好的文化傳統,中國設計師們只要好好挖掘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産,努力去創新,就一定能打造出有品質、有靈魂的品牌。”一直關注中國奧運的克拉尼認為中國的設計師應該學習葉詩文,在遭遇質疑的時候,用實力打消質疑聲,“要相信自己,用創意改變現狀,走自己的路。”

克拉尼與深圳有著很深的淵源,早在2007年深圳申請打造“設計之都”的時候,他就來過深圳,今年他來,是希望用自己的“餘熱”來幫助這裡的設計師。 “這裡確實需要我,深圳已經有了很強的製造力,如果再加上我的設計理念,我相信很快會取得成就。”

但畢竟年事已高,他也感言這也許是他最後一次來深圳了:“我希望用我的經驗改變年輕設計師們的設計理念,啟發他們的設計智慧,希望他們能抓住這最後的機會。”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