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評委們簽名留念。
“平面設計在中國92”展現場。
陳紹華為“平面設計在中國92”展設計的海報。
20年後,深圳的平面設計師們再相聚,共同展望“設計之都”的明天。
1992年4月,一群在深圳打拼的平面設計師舉辦了“平面設計在中國92”展,開國內設計類專業展事之濫觴。轉眼20年過去,當初那批青澀的青年已成長為國內設計界的“腕兒”,而該展也成為國內相關活動的學術標桿。
本月14日,“平面設計在中國”20年慶典活動在一舍大灣度假酒店舉行。深圳、香港、台灣、澳門的設計師們濟濟一堂共同敘舊。在與記者交流的過程中,不少設計師表示,20年對深圳平面設計來説是一個節點,輝煌的成績擺在那裏,需要深思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1
20年,擴大了市場,拓寬了外沿
20年前的“平面設計在中國”誕生,用深圳設計“元老”陳紹華的話説,是“一次現代設計的啟蒙運動”,宣告著平面設計作為一門專業的門類,從深圳發軔。而當時,社會上對“設計”的認識,還停留在“裝潢美術”與“實用美術”。陳紹華為該展設計的海報正體現了當時平面設計的現狀——兩條交纏虬結的腿邁步開行,一條黑西褲、黑皮鞋,一條雲飾褲腳、皂腳靴,半土半洋,相互掣肘……
經過20年的發展,深圳的平面設計隊伍已經成為國內的領頭羊,深圳平面設計師幾乎獲得過世界上所有頂級設計賽事和國際展覽的獎項,這支隊伍所承接的項目也佔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無論是學術還是效益都是國內同行的楷模。
而“平面設計”本身,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如果説早年的平面設計指的是狹義的設計請帖、畫冊、産品包裝等“小打小鬧”之舉,那今日的“平面設計”已極大地拓寬了它的外沿,形成了囊括廣告、策劃、影視、建築、室內等領域的“大格局”。此間,深圳的平面設計師們一直走在潮頭,比如韓家英、王粵飛早已開始了為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而張達利、馮志鋒、朱德才等已經在空間設計方面大展拳腳。
事實上,世界平面設計業在媒介和交流方式發生巨大變革的背景下,與更多學科和思想給養産生跨界融合,在世界範圍內完成了從平面設計到“新平面設計”的轉型。而設計師們對自己本行的理解,也在20年間逐步深化。陳紹華告訴記者,現在的他認為,平面設計只是一個代名詞,是一種思維方法,一種語言體系。“實際上就是人的一種不安分的思想,如何去突破常規的思維語言,用全新的表達方式去促進溝通的有效性,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去尋找新的表達途徑,這才是平面設計的本意,而不是狹隘的風格、趨勢走向等。這不僅僅是在紙面上、平面裏,它可能發生在一個事物中,或者一個環境裏。”
2
20年,緊隨著商業,闡釋著文化
“平面設計”經過20年的發展,已經在深圳從一門高端的專業變成了一門低門檻的學科。其好處在於,“設計”已被深圳的普羅大眾所接受。但伴隨著低門檻而來的倣照、抄襲之風卻令人頭疼。韓家英告訴記者,今天平面設計師所面對的社會跟20年前已不能同日而語。“平面設計成為一種被快速消費的對象,加上電腦、資訊發達,抄襲輕而易舉。而使用設計的人對此也不介意,像請帖、海報等一次性産品,用完就撕。其實平面設計正因為隨處可見,所以它是最能培養人的審美趣味的。”
雖然平面設計一直被看成是“文化産業”,但長期以來人們都著眼于“産業”這方面而忽略了其“文化”內涵。在場一位設計師告訴記者,深圳的平面設計作品跟香港、台灣的擺在一起,絲毫不遜色,遺憾的是卻看不出這座城市的文化特點。“這就意味著設計師們除了要將設計作為商業用途外,更要看成是一種文化的闡釋。只有當‘文化設計’成為氣候,‘設計之都’的目標才可能達到。”尤其是在現階段,深圳平面設計逐漸成為中國業界的名片而為世界所熟知,更肩負著一種推廣中國文化的使命感,深圳平面設計師們的文化自尊和文化自覺也應該鮮明地樹立起來。
設計師韓湛寧舉例,杉浦康平為什麼可以成為日本設計界的巨人?他37歲的時候還在德國任教,後來回到日本重新研究日本文化、亞洲文化,然後在他的學術裏面提到東方的概念,比如灰塵、雜淀很多東西融入到他的設計之中,其實他開拓眼界之後,也是在審視自己重新出發。“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你做平面就做平面的時代了,任務很艱巨!”
對此,馬來西亞華人設計師邢一順也表示贊同。在他看來,目前中國平面設計最需要解決的,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價值,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成長于馬來西亞的邢一順,從小就被父親教導“一定要回中國看看,因為你的根在那裏”。他認為,20年是一個節點,來自西方的潮流經過20年的融合已經“本土化”,而設計師要做的就是重新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讓自己的東西深深打上中國的烙印。他認為未來中國的平面設計就是“思想設計”,只有思想可以包容更多的東西。
3
20年,跳出小圈子,服務人民大眾
生活在廣州的著名廣告人黑馬大叔是深圳設計界的老朋友了,他説:“20年前來自中國的一塊塊磚石,如今已成了讓人仰望的高坡。”但他同時也提出了一個疑問:深圳的設計師是從其他城市來的,但當他們在這裡發跡,並將深圳塑造成一個“設計聖地”以後,他們原來城市的設計水準並沒有因此而達到飛躍。20年來,依然沒有任何一座城市的平面設計隊伍可以跟深圳相PK。
這是什麼原因呢?這背後,其實暗藏著深圳特殊的行業情況。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深圳設計師的“抱團”。邢一順説,深圳平面設計隊伍的建設,得益於王粵飛、陳紹華等老一輩的設計師的榜樣,他們如同一個圓形,帶領著一眾後輩不離不散。陳紹華也坦然告訴記者,他和王粵飛等人認識二十幾年,一直是鐵哥兒們,從來沒有紅過臉。除了個性使然,更重要的是他們相互之間的一種依存關係。“而其他地方,高校多,人才多,但山頭也多,誰是大佬?不好説。”
此外,還源於深圳特殊的業態。黑馬大叔認為,在其他城市,平面設計都是被廣告公司控制著,因此平面設計的力量與深圳難以匹敵。但也正因為行業分工如此,在當下北京、上海、廣州等廣告業風生水起之時,深圳的廣告業成績(包括市場份額和獲獎數量)卻遠遜色于平面設計。設計師是否應該聯合社會各方力量推動其他産業的發展,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而繞不開的,依然是社會對設計的認可。雖然目前中國的平面設計師群體已經開始登上國際領獎臺,但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許多城市對設計的漠視。“國內優秀的設計師實際上只服務於小眾,在大多數城市當中,設計與市民的生活無關。”韓家英説,設計師的社會擔當可謂任重道遠。
如果説頭20年,是深圳平面設計自我消化、自我提升的20年,那麼接下來,它就要邁開腳步,惠澤更多土地,這才是深圳平面設計在中國版圖中應作出的貢獻。深圳平面設計協會秘書長孔森告訴記者,以後他們便在各大城市進行路演,讓“平面設計在中國”作為設計人才孵化器的作用進一步彰顯,也讓“設計”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更多地傳播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