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為坐而設計”大獎賽作品展、國際知名設計師作品邀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07 15:51:1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二、前言(王受之):

中國原創設計的十年之路

王受之

因為“現代設計”這個術語包括的範圍太大,包括規劃、工程、技術、産品造型等等,所以要找到一個大家認同的統一的界定,實在非常不容易。在目前國外設計理論界對“設計”比較一致的解釋是:給一個事物、一個系統制定演繹基礎的計劃過程就是設計。百科全書基本都用這個定義來進行最基本的界定,其英語描述是“Design is the planning that lays the basis for the making of every object or system”。這裡首先説明“設計”是個“計劃”(plan),而這個計劃是給事物創造、系統建造“奠定了基礎”(lay the basis)的。這個定義比較泛,而日本的定義則窄一點,日本權威的集英社編輯出版的《日語大辭典》中,“設計”一詞的解釋是“考量作品或者商品的美和機能(功能)而構思出來的形態”。在這個解釋中,對像是“作品”(object)和“商品”(commodity),設計思考方面有兩個:“美”(審美)、“機能”(功能性),表現出來的是“形態”,也就是我們平時説的“造型”、“形式”。上面這兩個提法其實沒有多大的出入,歐美提法比較泛,而日本提法比較具體,歐美提法重視對事、對物計劃一個系統或形態;日本提法則重對象(作品、商品)的兩個最基本的方面:形態美觀、功能優秀,更加針對的是物。中國的《辭海》新版本中對“設計”的定義更加簡單:“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預先制定方案、圖案等”,這個定義實在過於簡陋。不過,上述的三種説法,雖然措辭不同,事實上所界定的活動是差不多的。

“設計”這個詞既是名詞,又是動詞。既是應用藝術範疇的活動,也是工程技術範疇的活動。動詞的“設計”是指的産品、結構、系統;名詞的“設計”,則是指具有結論的計劃,或者執行這個計劃的形式和程式。設計包含的範圍太寬廣了,從城市規劃到建築,從産品到平面,從服裝到景觀……因此,在使用設計這個詞的時候,我們往往在“設計”的前面加上前綴,比如建築設計、規劃設計、産品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娛樂設計、軟體設計、工程設計等等,來界定設計的領域;單純用“設計”這個術語,則往往是作為動詞在使用的。從事設計的專業活動的個人,就叫做設計師。

21世紀以來,設計界有人嘗試對設計提出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新定義,比如在2005年,在利物浦JM大學(Liverpool JM University)的“遊戲設計和技術工作坊”(the 2005 Game Design and Technology Workshop)中,遊戲設計師迪諾•迪尼(Dino Dini)提出了對“設計”的看法,他認為“設計”是所有創造出來的形式的基礎結構,是形式本身,由於是為人類服務的,因此在結構上往往會有許多相似的、共同的地方,從電子遊戲,到消費産品,直到我們的人生規劃。他認為設計定義應該是“對於限度的管理”(the management of constraints),他認為限度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可以協商的限度,一種是不能協商的限度。設計程式的第一步就是界定限度,滿足不可協商的限度,優化可協商限度(manipulating design variables so as to satisfy the non-negotiable constraints and optimizing those which are negotiable)。有些時候不可協商限度之間矛盾,那就要重新設定限度了。比如一把椅子應該有足夠的承受壓力的能力,高度也要適合人體,這是不可協商的限度,椅子的造價就是可以協商的限度,改變材料、造型,都可以達到美觀的目的,但是椅子對人體重量的承受力、對人體高度的適應,則相對比較嚴格。迪諾•迪尼認為:不好的設計師是在管理限度上犯錯誤,比如他認為在電子遊戲中,有些人説設計一定要“好玩”,這就是典型的把可以協商的限度設定為不可協商的限度的例子,而“好玩”並非是絕對的條件。

這個定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1世紀設計界對“設計”的新的界定趨勢。

從我們熟悉的設計活動來看,所謂的“設計”上除了原創型的第一次設計之外(原創設計),也包含了大量的“再設計”活動。這些再設計,包括對現存設計的重新評價,找出為什麼需要重新設計的原因,往往從功能缺失、功能不完整、審美缺陷、款式過時這些方面提出再設計的意見,在大家達成共識之後,再重新設計。“再設計”往往更多是一個進化發展的過程,而和新設計比較多是創造性的過程有所差異。另外有許多“再設計”,僅僅是為了改變外形,使得産品具有市場上“新”的形象,在汽車設計、時尚設計上,這種情況所佔的比例遠遠高於單純的“原創設計”的比例。

中國工業設計從1980年代發軔,經歷了80年代的草創時期,90年代的初步時期,進入到21世紀開始走進成熟期的初級階段。從2000年到2011年這10年的發展是令人極為欣慰的。“中國原創設計十年”展覽是一個巡禮,給我們一個了解過去十年中國産品設計歷程的窗口。過去的十年是承上啟下的時期,中國産品設計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內肯定會有大突破,而這個突破的基礎就是前十年的沉澱和積累。

在這裡祝賀“中國原創設計十年”展覽的成功!

2012年2月24日

 

三、前言(石振宇)

“為坐而設計”十年了,今天它終於走出了中央美院,也走出了北京來到了廣州,我感到非常高興、欣慰。

“為座而設計”不是一個商業展示活動,也沒有任何商業目的,它只是設定了一個主題,為年輕設計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發現自己、展示自己的平臺,無非是想為現今沉悶、教條化的設計環境注入一股活力與夢想。

有人可能會指出這些“創意”缺乏産品化的可能性。我覺得對於一個主題性展覽不應該這樣去評價它,主題性展覽只要能闡明它的主張並能影響、激發和啟示參觀者的想像,它的任務也就完成了。産品化可能是展覽之後的事——如果你非要把産品化作為評價標準,那就只有去看成果展或逛商場去了。

我們當今的設計教育太教條了,設計定義及過分地程式化教育嚴重封殺了我們年輕設計師及學生們的創造力。關於工業設計這個詞我們沒有必要為它太傷腦筋,有時它是設計,也是發明。設計在不同時期往往和發明、工藝、設計這些因素互相搭配,我們給它下任何定義(界限)都有點不自然。你説最初的鉛筆是發明還是設計?法國畫家圖盧茲•勞特累克(Toulouse Lautrec)的海報是畫還是設計?我們都應寬容一些,多給設計一些自由,還設計一個自由身,讓設計鮮活起來,為我們創造一個健康、樸素、充滿愉悅的生活。

“為坐而設計”己經舉辦五屆了,五屆展覽我一直都是評委,親眼目睹了江黎教授和她的團隊為每屆展覽付出的心血,為每屆展覽辛苦化緣的過程——而今它終於成長起來了,而且越辦越好。今天黃麗詩女士還把這個展覽帶到了廣州紅專廠,這令我非常感動。在這裡我向這些無私的老師致敬!也希望熱愛設計的人大力支援!

祝願展覽獲得成功!

石振宇

2012年3月1日

部分展出作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