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後iPad時代 數字出版如何跟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13 16:32:13 | 文章來源: 文匯報

近來,數字出版的未來形態遭遇了新的不確定:手機閱讀持續增長,曾經風光無限的電子閱讀器陷入降價漩渦,而以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異軍突起,迫使電子閱讀進一步脫離紙質書時代形成的舊“趣味”。未來的電子閱讀將建立在一塊規模無限大、動作無限多的“畫布”上。

翻頁不再是規定動作

“可能再也沒有翻頁的概念了。”iPad暢銷後,美國一位從事電子書佈局設計的軟體工程師克萊格·莫德説。也許手機和電子閱讀器還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類似于紙質印刷品的“內容流”,他説,iPad時代的書,“沒必要再1誜1地沿用紙質書的物理樣式來設計,這太浪費平板電腦的潛能了”。

按照莫德的想法,一種簡潔實用的可能是:當你在iPad上讀一部小説時,將通過觸摸顯示屏,在橫向上選擇章節目錄,在縱向陳情問該章節的內容。兩個方向的延伸都是“無盡”的。

“無盡”的畫布是否會催生大量“無盡”的作品?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耶魯大學專業出版課程學術指導羅伯特·E·拜恩斯奇説:“你的書體量越大,就越適合電子出版的內容。大體量的紙質書從價格到運輸,以及尋找容身之所,都會成為你購買它的麻煩,電子書則沒有這個問題。”

數字化為書本“增值”

“沒有什麼比設計電子書的閱讀體驗更讓人興奮的事了。”盛大文學副總裁柳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柳強告訴記者,盛大文學的運營平臺雲中書城在産品體驗方面做了大量探索,針對手機、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等閱讀終端,“雲中書城”試圖推出更多貼近用戶需求的改善方案。比如,如何在平板電腦的“畫布”上實現最佳效果的圖文混排,如何相容支援不同格式的文件,如何更流暢和得體地實現視頻、聲音、多媒體與文字內容的交互,以提升用戶的閱讀體驗。

“最重要的是通過數字化的手段為一本書增值。”柳強説,一本書的紙質版和電子版之間的差異可能大到“不是換個形式,而是相當於另外一本書”。想像一下,當你在平板電腦上閱讀一部小説時,可以在附錄中看到作者訪談視頻、專家解讀、動態最新評論等。

“打敗紙質書的不是電子閱讀器,不是手機,也不是平板電腦,而是人性本身。”柳強堅信,渴望更舒適和便捷的閱讀體驗是所有人的本能。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重新定義了人們使用網際網路的黃金時間,醒來後、睡覺前、地鐵上、堵車路上……一個個碎片時間成為閱讀的高峰期。這是一個重新定義讀者與內容交互形式的機會,同樣也是一個由讀者來控制內容的絕好機會。人們會看到嶄新的敘事形式在電子“畫布”上興起。

為“碎片閱讀”訂內容

在傳統出版界,iPad投下的衝擊波還沒有充分抵達,但一些人已感覺到它的廣泛應用將會對內容細分提出更高的需求。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技術總監王勤對記者説,目前很多傳統出版社的“數字化”工程僅僅停留在把原有的紙質出版物“照搬”到電子閱讀平臺上。這種“錄入掃描”的工作固然建立了充足的內容資源,卻還是一種“被動應答”,沒有放下身段來為讀者零距離服務。“沒有點擊,再多的知識也是死知識,更別談找到好的盈利模式”。

王勤説,當前的數字出版尚未深入研究人們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環境下出於什麼動機和目的,用什麼終端讀什麼內容,而仍在開足馬力,自娛自樂地按傳統的編、印、發模式,一成不變地生産著少人問津的“原裝罐頭”。這些“罐頭”是放到過期也沒有多少讀者來“撬開”它的艱澀外殼的。

“同一個人,醒來時的閱讀和睡前的閱讀需求是不一樣的;同一個穿越題材,15歲-20歲的人和20歲-25歲的人的興奮點也是不盡相同的。”王勤説,為每一種“碎片閱讀”訂制獨有的內容,才能“黏”住讀者,如果能實現智慧推送,就更加無往而不勝。

“其實,在技術上,我們早就可以定位你所在的位置,為你實時推送周圍環境的相關百科知識,並且提供延伸閱讀和實用資訊連結。”王勤説,由於數字版權的價格原因,中國大百科全書至今沒有成功授權給任何一家電子書出版商。而國外電子書行業中,發展最快、“悶聲大發財”最多的恰恰是線上電子詞典、百科全書類的電子工具書,而這類工具書在科學、醫學等專業圖書領域已經實現了95%的數字出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