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版權意識薄弱致中國字體設計遠落後日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01 09:31:02 | 文章來源: 深圳商報

  日本平面設計至今仍然廣泛使用漢字,其字體設計水準早已領先於中國,成為漢字圈字體設計的標桿

  中國漢字字體設計,汗顏!

   “乞丐粉筆翁簽約方正字體設計”。眼下,一則熱門消息使原本在街頭寫字行乞的“老崔”成了眾所關注的焦點。因為網路助力,“老崔”的粉筆字打動了方正字庫,5萬元簽約方正字庫後,他將創作1000個簡體漢字,並以自己名字命名為“方正顯仁體”,從此列入方正字庫。

  從街頭行乞到變身字體設計師,戲劇性一幕令人不由對“字體設計”心生好奇,什麼是字體設計?在設計領域,有多少人在從事字體設計?其現狀如何?深圳商報記者採訪了一眾業內人士。

  落後的漢字字體設計

  日本設計巨匠杉浦康平説,“設計最本質的源泉是漢字”。日本平面設計和印刷行業至今仍然廣泛使用漢字,其字體設計水準早已領先於中國,成為漢字圈字體設計的標桿。反觀國內漢字字體設計現狀不免令人汗顏。

  據了解,以漢字設計為例,中國內地有400種字體,加上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一共是800多種,但是僅日本就有漢字字體種類超過3000種,美國某些大的字體設計公司,僅僅一家就有10多萬種。從數量上就可以看出,字體種類在漢字的發源地中國是如此貧乏,甚至遠遠落後於日本和南韓。

  丁一從事了10多年的平面設計工作,出於“無字可用”的苦惱和使命感創辦了“造字工房”這一專注于漢字新字體字形設計與開發的工作室。他説,現在國內所使用的800多種字體,大部分還都是二三十年前開發的,根本無法滿足設計的發展需求。漢字字體的設計開發工作一直是不太被大眾關注和了解的行業,開發一套字體上萬字,要用兩三年時間,設計師卻往往難以為繼。免費使用成習慣的商業環境和薄弱的版權意識極大地滯礙了字體設計業的發展。

  字體設計在發達國家是一個很成熟和很龐大的設計産業,在中國內地雖然也可以稱為産業,但“這個産業太弱小了,整個內地成規模的字體設計公司就這麼四五家,而且大家都生存得很艱難,甚至無法生存”。據北大方正字庫業務部副總經理黃學鈞介紹,在日本,一家成規模的字體設計公司,營業額就有約1億元人民幣,美國成規模的西文字體設計公司,一年營業額也要將近1億美元。“我們整個行業加起來,每年的産出不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黃學鈞告訴記者,北大方正是目前國內商用字體的主要提供商,然而就算是他們也無法單靠字體維生,“方正字體設計業務肯定是不賺錢的,靠其他業務來彌補,我們最主要收入來自於向微軟等軟體公司的授權。”

  目前在中國內地使用的800多種漢字字體,大部分還都是二三十年前開發的,根本無法滿足設計的發展需求。 (圖片均為漢字設計資料圖)

  商業化舉步維艱

  執教于復旦大學上海視學藝術學院的陳嶸,是業內知名的字體設計和研究者,在雜誌《新平面》開有專欄介紹字體設計。在他看來,每一個字的設計都可以説是一張平面構成的作品,字體在平面設計中應用非常廣泛,完全離開文字和字體的平面設計是無法想像的,“優秀的字體設計將為其後的各種應用設計提供最優秀的‘素材’”。

  造字工房已開發了十幾套字,隨著新字體的推出,這個字體設計工作室在業內漸漸享有知名度,然而相伴而來的是盜用、侵權事件的層出不窮,每月都會發現好幾樁。

  應永會是上海一家平面設計公司的設計師,業餘“造字”設計漢字字體,並將部分字體上傳網上供網友學習使用。可是他發現,這些試用字體堂而皇之地被出版社用在圖書設計中。幾個月前,他開始在微網志上貼出未經其授權使用的20本圖書封面。

  “我設計的字體主要借鑒了古碑體和古籍書上的漢字,根據現代印刷的需要,再做改造。”應永會説,他的這種設計方法是受到了日本一家設計公司欣喜堂的啟發,這家公司把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字體借用過來,再重新設計改造然後銷售。“其實我們古代的印刷那麼發達,字體是非常豐富的,就算在民國時期,字體也非常好看,因為那個時候書法的傳統都還在。其實我們現在只要把以前的字體重新整理,根據現代印刷要求,稍作改造就可以了。但是,現在就是沒人做。這個事情,都讓日本同行做掉了。”

  業內人士憂心忡忡,五千年中國文化,漢字為根為脈,而整個社會對漢字的關注與發展,卻實在微不足道。常用的漢字字體字形缺乏新意,而漢字字體字形的創新,不僅在自身字形結構上具有難度,最為複雜的是一款標準簡體字體少則上萬字,如若簡繁共存,適用於各個應用領域的話,一款字體的字數足以達到幾萬十幾萬。最為重要的是,字體的設計開發事業在中國始終得不到商業化的有效促進和發展,特別是智慧財産權方面的欠缺,以及民眾版權意識的淡薄,使得漢字字體的設計創新發展顯得尤為艱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