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關於中國平面設計的N個追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28 09:01:52 | 文章來源: 深圳特區報


關山月美術館的新春大展“國民·人民·公民——20世紀中國平面設計文獻展”昨日隆重開幕。展覽對近百年來中國平面設計作品中的招貼畫類別進行了梳理。在設計史研究剛剛起步的中國,該展無疑為解答許多歷史問題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支撐。

中國現代平面設計到底起于何時?

在人們心目中,中國的平面設計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産生而出現的,也就是上世紀80年代之後,起源於廣東沿海一帶。但這次展覽卻將現代平面設計的源頭往前推了大半個世紀——民國的月份牌、招貼畫就已經屬於現代平面設計的範疇了。

“其實,中國的現代平面設計應該是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而産生的。”關山月美術館研究部主任、本次展覽的策展助理黃治成告訴記者。在西方,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之後,工業化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産,為了促進産品銷售,設計應運而生。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工業化的進程比西方落後幾十年。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現在中國的戶外小廣告、月份牌等招貼畫是現代平面設計進入中國之後與中國商業環境相結合的産物,它們正是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源頭。

西方現代設計涌入中國後,“接地氣”最成功的例子便是期刊的封面設計。本次展覽另一位策展助理、中央美院設計學院博士周博表示,如果説“月份牌”僅是一種商業廣告樣式,老期刊的涵蓋面就寬泛很多,從中可以嗅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歷史氣息。很多著名學者和藝術家都參與過期刊的編輯與設計,比如赫赫有名的錢君匋便設計過許多有重大影響力的期刊,他也是西方談及中國平面設計史時必提的名字。當時設計師還可以在期刊封面上署上自己的大名,由此可見當時社會對設計師們的尊重程度。

廣東宣傳畫有何特殊意義?

上世紀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都會對新中國成立後的宣傳畫印象深刻。這些招貼畫固然與時代的政治性要求有關,但同時也顯示了新中國的設計師對於理想社會的想像與追求,以及那個時代所特有的高漲熱情。黃治成表示,蘇聯繪畫對中國宣傳畫的影響是主體性的,人物結實,口號響亮,充滿了革命浪漫主義的情懷,高大全的風格也一舉掩蓋了十里洋場的月曆牌、美人圖。但在文革後期,廣東宣傳畫卻出現了不一樣的色彩。其中,歷史悠久的廣交會起到了關鍵作用。

“作為文革時期唯一沒有關閉的對外窗口,廣交會的舉行對廣東的宣傳畫創作産生了很大影響,當時廣州市委甚至成立了美術創作組,為廣交會加薪助燃。”黃治成説。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東的戶外宣傳畫區別於內陸城市強調階級鬥爭的主流,而以“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這類“抒情”風格為特徵。所以,在這次展出的一百多件宣傳畫當中,廣東作品就佔了二十多件。其中有一些作品已經在寫實之外加入了現代設計的元素,為日後廣東成為平面設計大省初啼先聲。

為什麼改革開放後深圳設計先人一步?

2008年英國倫敦V&A博物館舉行了一個“當代中國設計展”展覽,以三座城市作為中國設計的代表,其中深圳作為“前沿城市”赫然在目,其主要代表便是平面設計。

本次展覽“公民”部分中所展出的作品以深圳海報為主,足見深圳在中國平面設計發展史上的重要位置。黃治成介紹,80年代之後,大規模的政治招貼創作與發行逐漸停止。進入90年代,具有現代平面設計特徵的海報開始成為主流。與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同步,來自港、澳及台灣地區的設計力量融入,與大陸地區的設計作品共同形成20世紀後30年中國平面設計的整體格局。這其中,深圳依託毗鄰港澳的地域便利和開放窗口的先鋒觀念,成為聯結港澳臺與內地的重要平臺與實驗場,有力地推動了現代設計在中國的發展。這些海報不僅服務於各種社會及經濟活動,同時努力尋求表達設計師文化立場的語言形式,增強了中國平面設計參與全球傳播的流動性與溝通效能。

為什麼概念作品多於商業作品?

雖然隨著經濟發展,如今中國的平面設計師水準已逐步與國際接軌,設計展覽也琳瑯滿目,但我們卻發現,各大展覽中展出的應用於商業的産品極少。即便是本次展覽,改革開放以來的海報也是以專業展覽的獲獎作品為主。這些作品大多是設計師們的藝術創作,並非真正應用於市場項目中的。

對於這種選擇,黃治成表示很無奈。“雖然設計是為市場服務的,但目前社會對設計師的尊重程度還有待提高,許多甲方都還沒認識到設計是一種智力勞動,而是習慣在設計費上討價還價,設計師們大多數時間都在做一種‘妥協’的工作,要麼是聽命于甲方,要麼是將自己的智力成本包裹在實物成本中,比如説印刷、包裝上。”既然市場無法體現設計師的水準,那麼中國設計師彰顯自己實力、奠定自己專業地位只有通過其他的方式——參加專業設計展便是其中之一。這也是設計展中難見商業作品的最大原因。

今天的設計師能從歷史中學到什麼?

主辦方為了本次展覽費了很多心思,不僅從各大圖書館、美術館、私人藏家手裏借來數百件藏品,更組織了數十位專家共同撰寫《國民·人民·公民——20世紀中國平面設計文獻集》。

所謂“溫故知新”,今天的設計師們能從歷史中學到什麼?

周博認為,過去的設計作品能給今天的設計師許多啟示,其中一點便是如何找到中國設計的特點。現在中國設計師紛紛在國際設計展中亮相,在吐氣揚眉的同時,其短處也開始顯現——這些作品無法看出是出自中國設計師之手,跟日、韓等擁有同樣文化資源的國家的作品擺在一起,面目雷同。而在一百年前,中國的書籍設計師卻在中西結合方面做出了典範。周博猜測,是不同的生活習慣影響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則直接投射到作品上。“比如,當時的人們沒有脫離手寫時代,所以他們對中國漢字與圖案的了解會更好一些,在設計的時候,內在的涵養便會自然流露出來,而不僅僅是堆砌東方符號。”

   上一頁   1   2   3   4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