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顧群業:技術也是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19 09:33:06 | 文章來源: 視覺中國

    顧群業是一位數字藝術家。對於數字藝術,他自己解釋為“伴隨著數字技術的産生而形成的藝術樣式”。也許在別人眼裏,技術和藝術沒有多少聯繫,但顧群業的很多作品都在探討技術與藝術的關係。他認為:如果技術達到了一定程度,本身就是藝術。


    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使電腦網路與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也將社會原本固有的觀念衝擊得支離破碎。而隨之孕育出來的藝術,往往都帶有不確定性和無中心的特性,這一現象被稱為“後現代主義藝術”。由此,藝術從原本難以觸及的神秘高臺轉向了喧鬧的大眾生活。如今,在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存在著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避免我們自身被異化,如何從人類的迷茫中走出來。不可否認的是,技術與藝術的關係已經成為一個我們不得不關注的焦點。

    顧群業習慣於通過數字技術來表達自己與時代相契合的觀念。他的作品涉獵範圍比較廣,既包含有技術同藝術關係的思考,又有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碰撞,還有技術給人類思維帶來的巨大觸動等等方面。在他的作品中,一切事物都在飛速變幻,不存在永恒的中心,即便是曾經權威的廟堂大廈,在他那裏也會變得岌岌可危。“去他媽的藝術,去他媽的藝術家”,藝術家的思考盡數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顧群業用看起來比較極端的方式,不僅消解了藝術的技術性,而且進一步消解了藝術的“神話”,觀者久之可發現其中暗含的深意。

    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藝術的邊界和概念開始變得模糊,藝術所觸及的範圍遍及四面八方,已經不僅是“繪畫”或者“裝置”的概念,反而是以往那些被認為不是藝術的東西。藝術也許是和生活相關的某種概念,也許是其他什麼……顧群業利用三維建模等新媒體技術,再造了一位虛擬時空之中的“殉道者”,體現了技術的藝術性。而更深層的含義在於:“事實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成為殉道者”。在這個精神無所歸依的時代,顧群業好像又為信仰的價值向度賦予了新的內涵。

    也許正是技術和藝術的緊密關係,才使得擅于運用這一表達方式的顧群業,把目光更多地投入到技術的隱喻以及對社會發展工具理性的批判上。對於顧群業來説,一切都只是過程,這正像他在《化石》中所表達的那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繼續創造出“新”的文明樣態。

1.jpg

題目:偶像
作者:顧群業
時間:2009年9月10日
類別:觀念藝術 互動媒體(使用滑鼠拖動畫面,可360度觀看)
新華字典的解釋:
偶:用木頭或泥土等製成的人形:偶像。木偶戲。
偶像:用土、木製的供人敬奉的人像。比喻極為崇拜的對象。

2.jpg

題目:殉道者
作者:顧群業
時間:2009年7月10日
類別:觀念藝術 互動媒體(使用滑鼠拖動畫面,可360度觀看)

如果你問為什麼釘在十字架上的是一隻狐狸,那只能説是因為耶穌的形象過於深入人心。事實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成為“殉道者”。
或許,世人的一切忙碌都只不過是在為死亡而準備一個盛大的儀式,而這個所謂的盛大儀式也許根本就沒什麼意義。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