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全國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 專家痛批設計沒個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12 17:40:30 | 文章來源: 深圳商報

全國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 專家痛批設計沒個性

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旅遊工藝品專業委員會、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第二屆全國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昨日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了專家評審,共評出了金銀銅獎共18名,全場大獎空缺。

深圳商報劉瓊 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旅遊工藝品專業委員會、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第二屆全國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昨日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了專家評審,共評出了金銀銅獎共18名,全場大獎空缺。

本次大賽圍繞“為中國形象而設計”為主題,致力於弘揚中國元素,突出時尚特點。該大賽在去年9月至12月的徵稿期間,共收到來自全國110余所院校和機構的1328幅作品。在昨日的評審會上,專家們分五輪對所有作品進行評審。最終由福建農林大學學生翁超的《漆筷》,和雲南科技資訊職業學院的四位學生常峰、杜雨薇、高建、解振華共同設計的《雲南大理扎染旅遊紀念品系列設計》獲得本次大賽金獎。此外,本次大賽還評出4名銀獎、12名銅獎、60名優秀獎和120名入選獎。全場大獎空缺。

據悉,這次大賽的優秀作品展將在今年5月的文博會上舉行,屆時還將出版優秀作品集。而本次大賽中涌現出來的優秀作品將有望推出市場。

【專家痛批設計沒個性】:

“雖然多數作品注重了中國傳統元素的運用,但共性大於個性,缺乏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作品。”第二屆全國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評審會3日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大賽評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何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旅遊紀念品是傳達旅遊當地文化資訊的載體,但目前全國各地的旅遊紀念品本土特色缺失、旅遊紀念品市場表現差強人意。

此次大賽評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山東省文聯主席潘魯生也認為:“旅遊紀念品是對旅遊地文化的高度概括,對於傳播地域文化、促進消費市場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國內紀念品設計乏善可陳。設計人才不專、設計水準與巨大的市場需求脫節等問題嚴重地阻礙著産業的發展。”

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第二屆全國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以“為中國形象而設計”為主題,致力於弘揚中國元素、突出時尚潮流。自2009年9月啟動以來,大賽組委會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110余所院校和機構的1328幅作品。經過評審委員會的層層評選,最後評出12名銅獎、4名銀獎,來自福建、雲南的兩位參賽者則將金獎收入囊中。

“大獎是空缺的,因為水準比較均勻,找不到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潘魯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整體來看,參賽者都注重了中國元素的運用,色彩豐富、造型多樣、工藝較為精巧 。“但令人遺憾的是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共性大於個性。”

“千品”一面,本土特色缺失

事實上,這也反映出了中國旅遊紀念品設計面臨的尷尬。對於旅遊者而言,他們希望在景區帶回具有當地文化符號的産品。但事與願違,遊遍國內大大小小的景區,旅客會發現,旅遊紀念品市場千篇一律,紀念品也是“千品一面”。

“本土文化特色缺失是造成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何潔説,在某種程度上,一個城市的旅遊紀念品可以視為城市的“形象代言”。如巴黎的“埃菲爾”鐵塔耳墜、紐約“自由女神”鑰匙扣、阿姆斯特丹“小瓷鞋”、東京的和服娃娃等。儘管國內名勝古跡眾多,但提及代表性的紀念品,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還在於設計缺乏創意、工藝粗糙落後、沒有紀念價值。

“紀念品本身的藝術性、紀念性和地域性對設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需要設計師對當地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對消費者心理有精準的剖析判斷。”潘魯生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高校還沒有旅遊紀念品設計專業,從事該項專業的設計師大都服務於平面、包裝或者工業類別。“設計人才不專直接導致旅遊紀念品設計水準無法提高,大多産品處於模倣複製階段,至於深度挖掘當地文化特色就更談不上了。”

大賽評委、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旅遊紀念品專業委員會會長劉子龍則認為,國內設計版權維護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國內設計版權保護意識不強、盜版猖獗,好不容易設計出一兩件好的作品,不出一個月,就會出現在國內所有的紀念品市場上。

加強設計與市場間的聯繫

潘魯生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旅遊紀念品市場研究。據他介紹,在旅遊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旅遊紀念品的市場份額佔到整個産業鏈的40%至60%,而國內旅遊紀念品的市場份額平均不到20%。“旅遊紀念品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令人遺憾的是,國內設計的發展與市場嚴重脫節,遠遠跟不上市場的需求。”

潘魯生認為,各地政府都在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工藝品市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從前國內的企業主要以加工外銷為主,現在要轉變路徑,從以前的模倣複製、外來加工轉向如今的“設計創意為核心、消費市場為趨勢”。“這意味著,這些産品不僅僅是工藝品,還必須凸顯、保持其地域文化品格和美學特色。”

如何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帶動國內龐大的旅遊紀念品市場,是潘魯生目前重要研究的課題。他表示,旅遊紀念品設計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充分發揮高校智力優勢,加強基礎研究和開發設計,還應該加強旅遊、文化、藝術設計間的跨界合作。“以此實現對人才和資源的優化整合,設計出既能凸顯地域特色又能順應市場需求的産品,促進整個産業的完善和發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