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縱覽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02 17:43:10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黃俊嫻

現代平面設計真正的發展要從歐洲工業革命説起。歐洲工業革命為平面設計業的發展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春天,新的印刷技術的應用和攝影技術的發明促進了印刷業的繁榮。大批出版物的出現對設計的需求大大增加,報紙雜誌成為日常生活內容之一,平面設計隨即也成為日常生活不可脫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時期的廣告在西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書籍和海報在商業繁榮中的興盛發展,從而奠定了歐洲在世界經濟、文化以及藝術上的成就與地位。木刻版海報迅速發展並在商業廣告上廣泛應用、蒸汽動力印刷機和造紙機的發明和改進、排版實行機械化作業為印刷帶來了革命性的改進,歐洲的現代設計潮流和印刷設備機械化程度直接促進了各國平面設計的發展。 現代藝術領域中各種流派,如野獸派、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以及反傳統美學思想的達達主義使得這個時代的平面設計大都反映著時代的思潮,為平面設計進入現代奠定了基礎。

美國設計家佛蘭克·賴特在平面設計上積極探索,最終將美國的新藝術風格與工藝美術風格相糅合,為當時的設計界帶來了驚喜。與此同時,蘇格蘭的“格拉斯四人”對當時世界平面設計的方向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維也納,産生了“分離派”運動;德國貝倫斯對現代設計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設計風格在二戰後成為世界平面設計的基本風格之一。19世紀70年代的巴黎,已成為歐洲大眾傳媒中心,也是現代海報的産生地。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海報先驅朱利斯·查理德發明的“三色版印刷工藝”,這種印刷方式通過三套印刷(紅黃藍)達到豐富的印刷效果,它利用紙張的機理産生豐富的變化,尤其結合文字圖形,使海報引人注目。這種石版印刷的海報形式至少影響了近一個世紀,並有現代廣告先驅之稱。

至20世紀中,歐洲的海報設計出現了嶄新的面貌,特別著名的就是“圖畫現代主義”運動。在“圖畫現代主義”運動中,各個國家的設計有不同的面貌,其中一個影響面非常廣的海報設計運動出現在德國,被稱之為“海報風格”運動。

兩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市場的日益國際化對於平面設計的國際化面貌和特色的發展提出了具體的強烈的要求。到了20世紀50年代,一種嶄新的設計風格在瑞士和德國形成並影響到整個世界,被稱為“瑞士平面設計風格”。由於這種風格簡單明確,傳達功能準確,因此很快流行全世界,所以又被稱為“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這種風格從50年代開始影響了平面設計長達20年之久,直到90年代這種風格的影響依然存在。創立這種風格的設計家們認為,這種方式除了他的強烈的功能特徵外,還有新時代進步特點。自二戰以來,美國和西歐國家的經濟活動迅速進入國際化階段,競爭日益激烈。為了在國際市場上推銷自己的産品,這些企業不得不通過不斷地開發新産品、不斷地提高産品的品質和服務品質、改善包裝、廣告設計等具有特色的方法來提高市場的佔有率。最終的目的是樹立自己的企業形象和企業産品在國際上的地位,企業形象的樹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在這個過程中,美國設計界具有非常突出的成就,他們奠定了現代企業形象設計的基礎。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在這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企業識別要求用高度的標準化、系統化、理性化的方法,設計出統一的企業形象,它要求將標識、色彩、字體標準規範化,圍繞著方格網,嚴格地把字體和圖形以準確的方法和比例安排在方格中,形成高度規範化和理性化的視覺形象,達到準確的視覺傳達目的,把它應用在企業所有行為的方方面面,從而樹立起一個個鮮明的企業形象。爾後,企業形象設計風潮的興起,60年代被日本企業家所採納,並融入到企業管理中,並創建了企業理念識別系統、企業行為識別系統與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為一體,構成亞洲式的CIS企業形象識別系統,爾後,傳入南韓以及中國的香港、台灣,80年代初期進入中國大陸。比如美國的可口可樂、肯德基,日本的富士膠捲,德國的漢莎航空,中國的海爾、建設銀行等。隨著全球國際化的進程,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在很長時期裏幾乎成了唯一的基本設計方式,因此當世界在平面設計上日益趨向雷同的時候,設計家們開始關注設計的個性化和民族化的問題。

中國的平面設計在這幾年有了飛速的發展。中國經濟的繁榮催化了中國設計事業的進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商業融合,強化了中國設計師的競爭意識,中國設計師開始立足國際。多元化的國際並存已經融入中國設計師的作品中,這是中國平面設計事業成熟的表現。今日中國平面設計已成為世界平面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港、澳、臺與內地文化交融後,香港以其現代設計的商業文化、台灣以其傳統的裝飾風格、澳門雖是一所以賭營生的小島城市,但以時事為重,孕生了一代設計新人。他們以極大的設計熱情,耳目一新的設計作品和傳播先進的設計文化,為促進大陸的設計事業發展起了催化作用,兩岸四地頻繁的交流合作,大陸與港澳臺的設計形成了一股具有設計風格的華文設計流融入世界,讓世界矚目。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