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沙發黃炳培作品
11位明星設計師攜帶獨具特色的作品參展,11位文化界人士與設計師的一對一跨界對話,現代舞蹈與産品設計的互相詮釋……12月20日,“在中國設計藝術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2號館拉開了帷幕。
展廳變身小劇場
走進今日美術館2號館,記者發現一層墻壁已經變成凹凸有致的潔白陶瓷狀藝術墻。沿著白色樓梯盤旋登上二樓,迎面即是來自香港著名設計師又一山人(黃炳培)的作品——《無常》沙發和《當下》。
黃炳培曾以樸素的“紅白藍”三色詮釋“香港精神”,創造了設計界的神話。在開幕式上,他依舊帶著黑色圓框眼鏡,穿著自己設計的淺灰色“當下”T恤:由淺灰和深灰的兩件長袖T恤組成;在每件T恤的前後,分別印上中英文的“過去”和“未來”。用他的話説,穿上這件“當下”,在你的身後是很難回頭去看的過去,在你的前方則是必須面對的未來。
而作品《無常》沙發拼裝前是茶几、純白布藝的沙發和書架隔板,拼裝後則是一副棺材。在展廳一邊陳列的是已然拼接好的棺木,而另一邊展現的是普通客廳裏的“無常”沙發。“‘無常’是沙發,亦是棺材,是生,亦是死,坐忘並冥思。”開幕式上,在時而婉約、時而奔放的音樂中,現代舞者身著黑色雪紡裙和黑色絲襪,用舞蹈的方式詮釋了這件作品。
讓展廳變成小劇場,用現代舞詮釋設計作品,體現了策展人的獨具匠心。在舞蹈家高艷津子看來,“如果設計給人的感覺是過日子,就不是成功的設計。”她更傾向於將設計理解為一種生活,比如本次展覽中謝東的作品《褶皺》,就很好地表現了物品的流動性痕跡,互動使物品産生了生命感。
除了黃炳培,本次展覽還匯集了多相工作室、呂永中、謝東、葉宇軒、石川、王楊、毛娜、賈立、劉峰、oho-oho等中國設計界的明星。懷有不同生活理想、代表不同探索方向的設計師們圍繞正義、尊重、愛、自由等主題,創作了《記憶凳》、《半木》、《森林一號》、《木梳傢具》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在這裡,産品即藝術品,和生活融為一體,可以被體驗、被闡釋。
廣場對話論設計
策展人之一李德庚表示,“在中國設計藝術展”旨在關注中國設計的精神品質,展現具備獨立性格、精神內涵和探索能力的生活藝術品。
“Designing in China”譯成中文,既可以是“中國設計”,也可以是“在中國設計”。“‘在中國設計’是一種描述,而不是一種定義。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與從民族主義出發的‘中國設計’劃清了界限。”李德庚説。
李德庚認為,今天的中國正在經歷經濟的飛躍、商業社會的形成、社會體制的轉型,而當代設計就是在這樣複雜的社會運動中展開的。因此,所謂的“中國設計”已被捲入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斷地與政治、經濟、社會等各種因素糾纏在一起,它已經是一個偽命題。我們更應該踏踏實實地關注“在中國設計”的狀態,探索它可能指向的各種未來。
因此,本次展覽刻意混淆了設計和藝術的界限,別出心裁地設定了許多情景:當文學、攝影、戲劇、電影、電視、出版、舞蹈、音樂……遇上設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這一構思,被詩意地命名為“廣場討論”。
在“廣場討論”中,主持人梁文道、梁冬、洪晃,現代舞者高艷津子,作家孫甘露,攝影家王小慧,紀錄片導演杜海濱等11位文化界人士與設計師一對一展開對話,探討“引發設計産品的精神品質與生活之間的關係”。每一組對話都由錄影機記錄,並在展廳中用11台視聽設備配以跨界對話的文本資料,一同呈現給觀眾。
作為展覽主辦方,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告訴記者,該館正在著力推動藝術與設計的聯姻,籌建設計藝術中心和設計美術館,預計將於明年開館。藝術與産品,産品與生活,生活與藝術,在這家民營美術館中,將有更多的精彩和觀眾分享。
(本文圖片由今日美術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