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設計·新媒體

廣州亞運火炬形象終極PK:《潮流》VS《進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17 13:42:03 | 文章來源: 第九視覺

《潮流》與《進取》

《潮流》與《進取》,哪個是你心目中最喜愛的廣州亞運火炬形象?9月17日,廣州亞組委慶典與文化活動部部長何繼青在新聞發佈會上公佈了第16屆亞運會火炬形象網路投票活動內容及細則,“亞運火炬我選我愛”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火炬形像是一屆亞運會的重要標誌,是辦會理念與主辦城市風貌的重要體現,自2009年1月啟動火炬形象設計徵集活動以來,亞組委邀請多傢具有豐富設計和研發經驗的精英團隊參與設計,經過反覆研究審議,最終評選出兩把火炬作為候選形象,分別是《潮流》和《進取》。

《潮流》火炬融合水的和諧與火的激情,火炬整體造型挺拔間見靈動。鏤空部分吸收了廣州牙雕剔透玲瓏的藝術特點,其形如升騰、飄逸的火焰,彰顯動感與激情;實體部分則似生生不息的流水,寓意相容並蓄、變化常新的嶺南文化精神。螺旋發散狀出火口象徵亞運精神的傳播。裏外雙層結構豐富了造型層次,增添了神秘和莊嚴;外部採用廣州市花木棉的獨特紅色,體現生命的力量和激情;內部採用稻穗的金黃色,象徵主辦城市“穗城”。火炬方案整體風格與本屆亞運會徽、運動圖標高度統一。

《進取》火炬的造型源於本屆亞運會的標誌和核心圖形,色調採用本屆亞運會主色調之一的橘黃色,與五羊會徽相呼應。火炬由兩部分組成,冉冉上升而又富有靈動的銀白色外殼,包裹著橘黃色的內膽,橘黃色的線由下到上、由細到粗緩緩展開,象徵著珠江逐漸延伸到大海,由內陸到海洋乃至向世界擴延;烘托了廣東人民所有的海納百川、重利務實、創新求變、搏擊進取的“嶺南精神”,也喻示了亞運盛會不僅需要激情綻放的表現,頑強拼搏的追求,而且還需要求同存異的包容。

何繼青表示,為了讓更多的群眾關注和參與亞運會的火炬傳遞,讓老百姓更加了解有關亞運火炬的知識與故事,讓火炬傳遞活動給老百姓的業餘文化生活帶來更多的歡樂,亞組委決定推出“亞運火炬我選我愛”網路投票活動,投票時間為2009年9月21日至 10月10日,期間網民可登陸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官方網站,點擊火炬形象投票專題,瀏覽火炬形象兩套侯選方案的圖文、視頻介紹,註冊後即可投票給自己心目中的火炬形象方案(投票頁面網址:http://www.gz2010.cn/torch,9月21日生效)。亞組委將把投票結果作為重要參考依據,結合專家評審意見,最終決定火炬形象。

設計理念與形象説明

《潮流》火炬:廣州亞運會火炬靈感來自人類文明的最初記憶——火與水。火促進人類走出蒙昧和野蠻、開啟文明進程;珠江和大海則孕育了嶺南文化。水的和諧與火的激情,共同凝鑄成聖火載體。“潮流” 火炬造型上借鑒了廣州牙雕剔透玲瓏的特點,結構上分為裏外兩層。外層主體色為木棉紅到中國紅的過渡,既體現廣府風情,又反映國家形象;鏤空裝飾既可理解成升騰的火焰,與“五羊聖火”會徽、“火人”運動圖標高度統一,又似生生不息的潮水。內部採用稻穗的金色,象徵“穗城”。螺旋發散狀的出火口,象徵太陽聖火與亞運精神的傳播。火炬形象實現了現代和傳統、國際化和民族化的統一。“潮流”火炬充分反映了廣州的地域特徵(珠江、大海),又反映了廣東的歷史和文化特質(特別是近現代,廣東總是扮演引領潮流、開風氣之先的角色),寄託了對於未來發展的殷切期待(期待廣東繼續引領科學發展潮流、與全國及亞洲人民共同推進和平與發展)。

“潮流”一詞來自百姓。“潮”是發端于粵港、流行于全國的年輕人的語言;漲潮在民間有“發財、興旺發達”之意,漲潮時分通常被視作舉行各種儀式和重大活動最為有利的時機。

《進取》火炬的造型源於本屆亞運會的標誌和核心圖形,色調採用本屆亞運會主色調之一的橘黃色,與五羊會徽相呼應。火炬由兩部分組成,冉冉上升而又富有靈動的銀白色外殼,包裹著橘黃色的內膽,橘黃色的線由下到上、由細到粗緩緩展開,象徵著珠江逐漸延伸到大海,由內陸到海洋乃至向世界擴延;烘托了廣東人民所有的海納百川、創新求變、搏擊進取的“嶺南精神”,也喻示了亞運盛會不僅需要激情綻放的表現,頑強拼搏的追求,而且還需要求同存異的包容。火炬設計方便握持,燃燒時火焰和上升的橘黃色線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橘黃色線噴塗發光材料,在舉行點火儀式,燈光暗下來的時候,人們也可以觀察到火炬。

 

第九視覺專業設計論壇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設計發佈
· 深圳市政府將設立“深圳創意設計獎”
· “在中國設計”小型論壇即將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幕
· 我們的時代呼喚設計大師
· 設計—時尚經濟發展全新動力
· 傳統音樂+封面設計 風潮雙料入圍葛萊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