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張遼握大刀雕塑引質疑:馬鐙大刀東漢末年或未出現

張遼握大刀雕塑引質疑:馬鐙大刀東漢末年或未出現

時間: 2014-03-21 17:38:26 | 來源: 合肥線上
雕塑 >

幾天前,西安大雁塔北廣場孫思邈塑像“穿越事件”在全國引起了軒然大波。昨日,讀者方先生向本報打來電話指出,在合肥也有一座玩“歷史穿越”的歷史人物雕塑,那就是逍遙津公園裏的張遼威震逍遙津雕塑中出現了三國時期還沒出現的馬鐙,就連張遼手中的那口大刀可能在東漢末年也沒有出現。記者諮詢了歷史專家後了解到,馬鐙、大刀是否能在東漢末年出現,學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其成為軍隊裝備的可能性較小。

逍遙津張遼雕塑踏馬鐙握大刀

方先生是一位歷史愛好者,他告訴記者,前幾天西安的一座藥王孫思邈雕塑在全國引起了討論,因為這尊雕塑中,孫思邈手中握著一本明代才出現的線裝書,發現合肥也有一尊有名的雕塑有著“穿越元素”:位於逍遙津公園南門入口處附近的張遼威震逍遙津雕塑中,張遼不僅騎著一匹裝備有馬鐙的戰馬,手中還握著一把長柄大刀。

方先生説,這座雕塑中這兩個細節,與逍遙津之戰所處的年代東漢末年不符。因為張遼大戰逍遙津的時間是東漢建安二十年,也就是西元215年,那時候軍隊的戰馬上還沒有裝備馬鐙這種騎具,騎兵騎馬時雙腿是垂在馬身上作戰的。另外張遼手中長柄大刀也是在唐宋時期才出現。張遼手中握著的兵器應該為一柄長戟,因為作為正史的《三國志》中有張遼“披甲執戟”的記載。

三國浮雕無馬鐙持長戟

記者來到逍遙津南門入口附近,發現這尊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塑像由青銅鑄成,雕塑中的張遼雙腳確實蹬在一對馬鐙上,手中握著的兵器是一把長柄大刀,類似《三國演義》小説中關羽所使用的青龍偃月刀。雕塑的基座上,刻著“威震逍遙津”幾個大字,一旁還刻有“2003年重鑄”的字樣。在這尊雕塑前,不少遊客正站在前方留影,並沒有留意到方先生所説的那幾處細節。

但在逍遙津公園西側,記者發現了一處以三國故事為主題的浮雕墻,浮雕墻上也有一組張遼大戰逍遙津的人物浮雕。這幅浮雕中的張遼形象並沒有像方先生所説的那幾處“歷史疏忽”。浮雕中張遼所騎的戰馬上並沒有裝備馬鐙,張遼是跨坐在馬上,雙腳垂在馬腹附近。另外,這幅浮雕畫中的張遼手中握著的武器是一柄長戟。

鐙、大刀東漢末年出現可能性小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張靖華博士告訴記者,馬鐙的出現年代一直是個“懸案”,學術界長期以來有著不同的看法,也有學者認為東漢末年北方的軍隊裝備了馬鐙,但一直沒有見到過實物。他也曾經研究過東漢時期的鐵器,如今學界普遍的觀點是,按照出土實物來看,馬鐙最早是在西元三世紀末期至四世紀初的中國北方,那時中國大致為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時期。也就是説,在張遼大戰逍遙津之後的、三國之後的一百至兩百多年時間裏。當時位於江淮地區的合肥,馬鐙出現的可能性比較小。

至於張遼手中握著的那柄大長刀,張靖華説,至於這種大刀出現的具體年代不好確認。但東漢、魏晉時代出土的實物的確很少見到這樣的大刀,從兵器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長柄大刀在唐宋時代才開始在軍中流行,宋代《武經總要》中才第一次記載了這種刀的繪圖。東漢、三國時期的兵器主要以矛、戟等刺殺武器為主,刀類武器以短柄刀為主,當時出現這種寬刃大刀的可能性不大。

至於這座雕塑,張靖華説,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些歷史雕塑,很多人物形象取材于歷史小説、人物繪本,不能嚴格要求人物細節與歷史完全相符。

雕像創作不排除藝術加工元素

記者從逍遙津公園管理處了解到,這座塑像建造于1984年,最初豎立在張遼衣冠冢前,當時的塑像為玻璃鋼構造。2003年,公園和市內有關部門用青銅將塑像進行了重鑄,並將張遼銅像移至逍遙津公園大門入口附近,作為一處景點。但2003年重鑄的這尊張遼塑像,完全是按照此前塑像的模子進行重鑄,任何細節都沒有改動。長期以來公園管理方沒有注意雕塑中的這些細節,也沒有遊客反映過這些細節問題。至於一些市民之所以提出這些問題,可能是從歷史的角度,考慮到了歷史人物的真實性。但當年建造這尊雕塑時,不排除創作時加入了藝術加工的元素,為的是讓張遼看起來更加威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