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雕塑師的生存路:接大工程或當小助手

雕塑師的生存路:接大工程或當小助手

時間: 2014-03-04 13:29:59 | 來源: 財經天下
雕塑 >

雕塑師的三條路

在踏上第三條路之前,你得先學會養活自己。

當陳可辛捧著馬鈴薯映像節的獎盃玩笑般地説了一句“喔,這個獎盃好重啊,我本來以為金馬獎已經是最重的獎盃了”的時候,台下發出一陣笑聲。

葛柏廷和其他的觀眾一樣,也跟著笑了幾聲。這只形似三支發散光柱的獎盃是他設計和製作的。在這個獎盃的底部,還設有一個小機關,旋轉獎盃底部,即可顯示得獎人的姓名。

為馬鈴薯映像節製作獎盃算是葛柏廷“接的一個活兒”。他説自己得靠這些“活兒”吃飯,但並不為了賺這些錢而活著。葛柏廷,職業雕塑師,28歲,年收入在10萬至20萬不等。他和他的雕塑係同學在離開學校後一般有三條出路:成立雕塑工作室做個體戶,不停地接單子,價格有高有低,混跡于蕓蕓眾生。做得好的人有穩定客戶群,甚至成名成家,做出什麼都有人一搶而空。第二條路較為穩妥——留在學校任教,或去相關行業朝九晚五。第三條路,也許是他們所有人的初衷——成為真正的藝術家。

葛柏廷現在屬於第一類,他用接“活兒”賺來的錢補貼自己想做的藝術品,他管藝術品叫做“作品”,和賺錢而做的“活兒”是有嚴格劃分的。但他覺得自己對活兒做得更認真,“有一個老師跟我説,做東西可以馬虎,但是接活絕對不能馬虎,因為你得做好,才有人會繼續找你接活。”

葛柏廷住在北京黑橋——藝術家的聚集地。黑橋分為很多大院,現在,他已經在一個很不錯的大院裏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一年前我剛來黑橋的時候,就想,我一定要到這個院裏去,現在我的目標達到了。”這個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的男孩覺得自己並不“藝術范兒”,他對賺錢和未來的職業方向都有明確的規劃。他沒有和一些家境富裕的同學一樣選擇畢業後出國深造,也沒有和希望安逸的同學一樣選擇去藝術館找份文職工作,或去大公司從事一些美術方面的工作。葛柏廷始終希望自己能走上第三條路——在藝術上自成一派。不過,在自成一派之前,他必須得先走第一條路:成立工作室,養活自己。

葛柏廷賺錢的“活兒”一開始大多是圈裏朋友介紹來的。介紹他做馬鈴薯映像節獎盃的就是他的大學同學。他也學著自己拓展接活的渠道,加入相關的QQ群和主動到府拜訪都是必須做的事。陌生人之間建立信任的過程顯然會更加繁瑣。葛柏廷需要先發送自己的作品給對方,同時提供報價—製作一個等大人物雕塑的報價在1萬到1.5萬元之間。達成初步意向後對方則需要提供相關圖片和資料。兩方談妥後,葛柏廷先畫出每個人物形象的草稿,對方審核完畢,預付訂金。接下來葛柏廷再為對方製作一組雕塑人物的小樣,每個小樣的高度約在10釐米到20釐米之間,對方滿意後,再把小樣放大,真正製作成品。

讓他無奈的是,在這個不算短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不靠譜的甲方——畫好了人物形象,對方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再也找不到人了。

一次,他接到河北邢臺前南峪村的一個雕塑單子。對方想為本村最初的九個開荒人物辦一場雕塑人物展,整個場面定格于群體開荒的鏡頭。對方給了葛柏廷幾份資料,“四個人搬石頭,三個人打炮眼,兩個人鑿石頭”,此外還有一段視頻。葛柏廷從這段視頻中找到了其中四個人的立體形象,以及九個開荒人物的近照。葛柏廷説,雕塑師在這類單子中所得的資料經常是非常粗略的,但如果不能把小稿畫得符合對方的想像,就會遭到返工甚至“跑單”,“吃虧的只有我們自己。”所以每次他都會提前把對方的要求問清楚,“實際場地對塑像有什麼限制、人物所處的年代、人物衣飾以及道具、當時的年齡等等。”這種具體而微的問題是出於雕塑師對工作的負責,也是一種自我保護,並能增加雙方的信任感。

最終,葛柏廷從這些近照中獲得了他們50年前的青春韶華,他開始為每個人“整容”。製作時首先得除掉皺紋,將人物的臉部填充得非常飽滿。髮型絕對不能和照片上類似,而是需要上網搜索“六十年代農村小夥主流髮型”,比如寸頭或是包著頭巾。“這種整容又不能做得太過分以至於不像本人。固定的形象特徵可以直接用,比如眼球的大小、嘴唇的厚度以及鼻子的形狀。”

有些同行單子不斷,只顧著賺錢,不再繼續做自己的作品了,葛柏廷覺得這是件挺悲哀的事。他堅持賺錢和做自己的作品,各佔一半時間。“現在很多人做東西太符合大眾的審美。”葛柏廷並不排斥大眾審美,但他更欣賞富有個性的作品,“比如安東尼·格姆雷的作品讓大眾覺得新鮮、有趣,眼前一亮,即使他們不懂這件作品的寓意——也可能根本就沒有寓意。藝術的寓意,經常是事後的解讀。”在葛柏廷看來,安東尼·格姆雷的“有趣”並不是隨隨便便一蹴而就的。他未來的目標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做到“結合大眾品位和藝術品位”。而不像現在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把“有趣”變成批量生産的大路貨色——誰都可以做一個小鐵人並帶著這個鐵人到處拍照,集結這些照片辦展覽,只要你有錢。

“總會有人欣賞你,只要你有作品,並且有人脈。”葛柏廷並不諱言人際關係在這行的重要性。“現在是策展人時代,策展人讓一些藝術可以被大眾看見,而另一些則不能。”現在他也會積極參加一些藝術圈的活動,認識更多人,並帶著自己的作品參加展覽。在這些展覽上賣掉自己的作品不是他的本意,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被人看到。

1.雕塑師的收入壓力:

學藝術的不全是富家子弟,可以不為生計考慮,專心做藝術。曾有句調侃的話:“讀書,先要讀doctor,這樣下一輩人才可以讀business,再下一輩人才終於可以讀art。”如果家底不夠,做職業雕塑師的首要目標就是賺錢養家。先跟著大師做助手,逐漸自己接活,賺錢—這種模式跟一部分影樓攝影師、理髮師的入行方式比較類似。如果自己開工作室,目前雕塑工作室中接一個等大人像的報價在1萬到2萬元之間,一個人像大約一週左右完工。每月收入多少全取決於你能接到多少單子。人脈很重要,無論你想成名成家還是想接單謀生,曲高和寡不合群肯定是不行的。

2.雕塑師的職業進階:

這個行業沒有特別的進階,基本只存在斷層的兩個狀態—蕓蕓眾生和大師。價碼起伏也非常大,有人不能溫飽,有人則年收入幾千萬。如果是學院派學雕塑,前幾年只能走幾條固定路線:賺錢+做自己的作品;直接出國深造;給大藝術家做助手—別小看藝術家的助手,他們也需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和創作天賦,在關鍵時刻能夠幫藝術家完成創意,而不僅僅是打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