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第二屆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安徽蕪湖開幕

第二屆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安徽蕪湖開幕

時間: 2012-10-27 23:12:26 | 來源: 藝術中國專稿
雕塑 >

展覽開幕暨頒獎典禮現場

【視頻記錄】第二屆劉開渠國際雕塑大展蕪湖開幕

【採訪】譚建明:在雕塑作品中體現與“人”的聯繫

【採訪】Nicoae razvan Mincu:大多數公眾對雕塑藝術的接受需要時間

【採訪】洪建平:希望蕪湖雕塑公園成為世界雕塑家展示作品的平臺

【採訪】吳洪亮:作為活性動態的公共藝術,雕塑應體現“在地性”  

【採訪】殷雙喜:城市雕塑與空間語境及文化品質的關係是展覽呈現和探討的重點

2012中國·蕪湖第二屆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于10月27日上午在蕪湖雕塑公園開幕。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先森、蕪湖市委書記高登榜、市長楊敬農、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本屆國際雕塑大展學術支援及評審委員會委員殷雙喜等領導及藝術界嘉賓出席了開幕式暨頒獎典禮。

蕪湖市市長楊敬農致辭

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致辭

中國·蕪湖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是中國雕塑學會、中國美術學院與蕪湖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國際性大型雕塑藝術活動,開創了專業性學術機構與地方政府合作建設戶外雕塑的“蕪湖模式”。展覽秉持“創新·超越”的主題宗旨,展出了從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的2100件投稿作品中精選出的43件優秀之作,在雕塑藝術與城市景觀環境的結合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眾多獲獎作品中,青年藝術家譚建明的作品《文化生態·文人中國》獲得金獎。

青年藝術家譚建明的作品《文化生態·文人中國》

青年藝術家譚建明

當今世界的藝術主流,是在全球化時代關注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現代性轉換,必須高度重視各個國家、民族、地區的傳統文化,並且積極謹慎地將其轉化為現代藝術的表現形態。本屆國際雕塑大展入選雕塑家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一是老一代中國雕塑家,他們曾經為新中國雕塑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二是中國雕塑界的中堅力量,他們大都在中國雕塑的教育與創作機構中擔任核心骨幹,熟悉國際雕塑現狀,並且具有豐富的城市雕塑創作經驗;三是中國雕塑界青年藝術家,他們思路開闊,對雕塑材料與形式富有創新精神;第四部分則是國際著名藝術家,在雕塑材料的處理與形式語言的方面,都具有不同尋常的現代氣息。

雕塑公園內雕塑作品

本屆國際雕塑大展的作品更加突出“人文”與“生態”的主體性,這也是近年來國際藝術發展的主流趨勢。展覽評委會委員殷雙喜在前一天晚上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從藝術家的作品主題和風格樣式來看,多樣化是一個基本特徵。傳統的寫實主義人物形象較少,而更多的是展示雕塑藝術的基本特性,即以不同的物質材料展現相對抽象的三度空間形態構造,將歷史、人文的情懷融入作品的視覺形式之中,強調室外雕塑的造型與輪廓,強調雕塑材料的質感與形式力量。相比之下,中國雕塑家對傳統文化與地域文化的理解更為深入一些,而國際雕塑家對於人類的基本價值和自然生態的關懷更為執著。

雕塑公園內雕塑作品

雕塑公園內雕塑作品

雕塑公園內雕塑作品

在中國城市雕塑的推進過程中,城市雕塑的品質、題材與形態不斷受到公眾質疑,扭曲題材、形態醜陋的雕塑作品屢見不鮮。據中國雕塑學會孫振華介紹,本屆國際雕塑大展傳遞出中國城市雕塑的3大轉變:中國戶外的公共雕塑從注重數量開始向注重品質轉變;其加工工藝由粗放向精緻加工的方向轉變;從儀式化的城市空間向親近公眾的親民性空間轉變。中國的城市雕塑正在慢慢從只能令人“仰望”的空間語境中走出,與人的活動聯繫在一起,使城市的公共空間變成普通公眾文化和精神的歸屬場所。

雕塑公園內雕塑作品

論壇現場

在下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雕塑藝術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雕塑家與評論人以“空間·品質”為主題展開對話,具體探討了雕塑與城市空間、公眾和城市生活品質的關係以及雕塑家在此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1  2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