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8/9/28/20189281538102513139_463.mp4

何以中國——千年皮影

時間: 2018-02-12 | 片長:00:04:03 | 來源: 藝術中國 何以中國 > 何以中國——千年皮影

For English version, please click here

【千年皮影】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戲曲藝術。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明清,元代時期曾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皮影戲是光芒的投射。在燈光的照射下,皮影通體剔透輕盈,鏤空之處更顯明亮,且具有淺浮雕之感。皮影的原料主要是牛皮、驢皮等,經處理後呈半透明狀。配合藝人的巧手鏤刻,刀法多樣,線條豐富,凸顯了皮影作為民間藝術品的材美工巧。

皮影戲是影像的交織。皮影由表演者手持操縱桿操控,握、轉、滾、夾之間,各種動作如行雲流水般完成。物象都以側面的剪影形式呈現在幕布上,方寸之間呈現豐富的故事,正是“雙手對舞百萬兵”。

皮影戲是聲音的流淌。有人將皮影戲看作有聲電影的源頭。演出皮影戲時,藝人們要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故事,一邊配合樂器伴奏,唱念做打要配合得天衣無縫。負責唱和念的是“前聲”,行腔咬字都有講究,且要具備彈、唱等多方面技能。

皮影戲是色彩的融合。皮影的敷彩是製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上色時多用純色,並遵照傳統的五色觀念。實際上較多運用的只有紅、綠和黑色,黃色是皮料本身的顏色,白色則主要靠鏤空的透光效果來體現,體現出民間藝術因材施藝的特點。

“三尺生綃做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中來”。聲色光影的和諧共生,讓皮影在千百年中豐富了中國人的娛樂生活。它蘊含著豐富的戲曲文學、民俗歷史、宗教以及藝術內涵,並在新時代語境下,與電影、設計等形式結合起來,煥發生機。

【何以中國】

在21世紀全球化潮流之中,什麼才是中國?

哪些是我們幾乎遺忘的民族記憶?

哪些是在世界文化潮流中,當代中國的精神特質?

我們將基於什麼來創造中華文明在世界中的當代貢獻?

“何以中國”系列短視頻節目立足中國歷史,尋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下的復興,探尋通往中國文化深層精神內核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