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笛的新唱片《棉草紀》在去年11月悄然問世,已然受到許多關注,2006年創作完成,2013年才發行的這一張唱片,其難産的原因卻是因為精益求精,力爭完美。在現在唱片業普遍凋零的時代,為一張專輯耗費三年時間三改設計稿,這僅僅是樹音樂在封套設計上的追求。之前的錄音版本也經歷過大改,歷時兩年,經過劉星,蘇前,張傑等多名著名製作人和錄音師的精雕細琢,最後成為了林笛這一部花費時間最多的作品。
而這一次的專輯首發音樂會也將是林笛音樂生涯最有挑戰難度的一次音樂會,除了冷酷仙境樂隊的成員們放下電吉他,鍵盤合成器,拿起中國傳統樂器之外,還有民樂高手加盟,由十一個人組成的演出陣容,將完全有別於林笛以往的音樂會形式。“自然發聲,以心會之”,6月14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林笛請大家忘卻一個半小時的現代生活,讓手機和照相機等電子設備沉默,放空身心去體味自然原始之聲妙,跟隨演奏者的律動來一起進入“質樸、純粹、空明”的棉草紀。
《棉草紀》是一張體現“原聲態”概念的實驗音樂作品,非常中國,非常原始,卻又非常超前。其中的音樂內容是對幾千年以前人類生活形式的想像和再現,音樂表現手法則採用了現代派技法。所要追求達到的藝術效果,是一種通過模擬再現原始社會的生活方式來重新發現新的聲音共鳴、新的音響體驗。
對於在電腦時代成長的一代人來説,很多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去聆聽真實物體所發出的聲響,聲音的美早已經被淹沒在電子時代的喧囂中。而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説,中國的民族樂器已經變成老生常談,既無了解的興趣和探求欲,也沒有維護和發展的需求,從這一方面來講,誕生了《棉草紀》這張專輯,可謂意義非凡。
從音樂層面上講,《棉草紀》這部作品無疑是對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方法和形式做了新的探索和研究,專輯中所採用的古箏、笛子、中阮均為最早發現的中國樂器。林笛作為著名琵琶演奏家和中國新民樂的領軍人物,對於傳統樂器上千年來所表達的音樂語言已瞭如指掌,在此基礎上,她大膽創新對這些樂器做了新的音樂語言形式探索,因此在演奏方法和音型組合上,觀眾將聽到有別於傳統民樂的新鮮視聽體驗。
專輯中所有演奏部分均由原聲器樂獻聲,還有些林笛奇思妙想出來的古怪東西,比如説一截樹榦、一些布,幾個花盆等等,而這些“玩藝”也將原封不動還原于6月14日林笛的音樂分享會裏。現場林笛也將為每名觀眾發放一個能發出奇特音響的“聲音道具”,屆時可與音樂家們共同參與完成一場生動有趣的聲音體驗。
聲音的美好可謂人類開始發現世界之美的一個里程碑。從一段樹木、一塊頑石、一片金屬所展開的對聲音的迷戀和追求,成了整部音樂史的開端。人類富有熱情和探索的最初階段,所有的事物都是新鮮有趣的,這在《棉草紀》的每一首作品中均有體現。發現自然界的物質,把玩聆聽,敲擊撕裂,這是作品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很少有人能想到敲擊陶器的聲音會如此令人愉悅,而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轉變,也通過金屬的出現,聲音的質感出現了顯著變化。
在音樂會的細節設置上林笛也花費大量心思,無不力求盡善盡美。從座椅蒲團的擺放到聲效燈光的展現,甚至演奏家所穿的每件服裝都是精心量裁的手工之作。因為這部作品承載的不是歷史也不是真實,而是一個想像宇宙裏的棉草紀,在那個時空裏,人們就像古文中描寫的那樣生活,如同永恒靜止的時空裏的一幅幅畫,帶有自然而空明的聲響,發散出線條優美的氣息。
由生活方式的轉變帶來的物體創造和發現,將貫穿了整場音樂會。屆時林笛展現在舞臺上的將是前所未有的演奏形式,觀眾大可窮盡所能的期待這場四維音畫的“原生態”再現,因為它定會超乎眾人想像的那般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