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草地樂狂歡動靜兩相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23 08:50:40 | 文章來源: 新聞晨報

迷笛音樂節“跳水”場面不斷上演

迷笛音樂節“跳水”場面不斷上演

戶外踏青的市民在草地享受交響樂的魅力

戶外踏青的市民在草地享受交響樂的魅力

晨報記者 吳磊 現場圖片

晨報記者 高磊

春光明媚的上海,戶外演出逐漸多了起來。昨日,兩場草地音樂狂歡同時進行:世紀公園內,狂野的迷笛音樂節讓搖滾迷“瘋”了起來;辰山植物園內,星期廣播音樂會30週年慶典演出伴著星光,為古典樂迷們奉上了難得的“音樂野餐”。

迷笛“瘋”

浪漫求婚,萬人起鬨合唱

為期兩天的第二屆上海迷笛音樂節,昨晚在世紀公園落下帷幕。台下,上萬歌迷高舉搖滾經典手勢,臺上,“跳水”場面不斷上演,樂手們從舞臺向人群跳躍,觀眾們自發接住,並用雙手平移托舉至人群中。今年的迷笛音樂節,以關注人類健康和環境品質的“PM2.5”作為全年主題,呼籲人們關注環境品質問題。

與去年第一次來滬相比,今年的迷笛音樂節觀眾數量明顯增多。第一天,雨後陰冷的天氣和草地的泥濘,曾讓人擔心,究竟有多少歌迷會赴這趟迷笛之約?但下午當夜叉樂隊登臺時,主舞臺前已密密麻麻站滿了上萬樂迷,跟隨主唱的號召,大家集體蹲下再縱身跳躍,氣勢震天,不少歌迷乾脆穿上了套鞋,用力在草坪的泥地裏,玩起了“pogo(原地跳躍或彼此衝撞)”,微網志上曬出的一雙雙泥鞋,似乎有“不濺泥不罷休”的架勢。

第二天的演出,照例人山人海,歌迷們跟著節奏舞動身體,肆意釋放著激情,在迷笛音樂節舞臺上常見的“跳水”,讓現場氣氛不斷飆升,互不相識卻熱愛音樂的人們高舉起了搖滾的經典手勢。夜幕降臨,大螢幕上閃現著從上空俯瞰現場的畫面,黑壓壓的人潮、數萬人的合唱,氣勢磅薄。在第一晚壓軸節目痛仰樂隊抒情的《為你唱首歌》伴奏下,一位男生手捧花束,向身旁的女友當場求婚,讓原本躁動的氣氛一下變得溫馨而浪漫,萬人大合唱,為這對情侶留下了此生難忘的“迷笛之夜”。

星廣會“雅”

伴著星光,來頓音樂野餐

夕陽淡去,星光隱現,春風拂面的傍晚,坐在辰山植物園的草地上,耳邊繚繞的,是上海交響樂團現場演奏的一段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昨日,在如此怡然、靜謐的大自然中,4000名樂迷陪伴《星期廣播音樂會》走過了30週年慶典演出,這也是滬上首次舉辦的大型草地交響音樂會。

昨日,上海迎來了難得的春光明媚,不少去戶外踏青的市民,同時趕赴著一場“星廣會”的音樂之約。傍晚5點,記者趕到辰山植物園,草地上人頭濟濟,四千多個白色座椅基本已是滿員,觀眾席中,有推著嬰兒車的年輕夫婦、互相攙扶的白髮老人、相約而來的80後好友,更有放鬆的觀眾,不願正襟危坐,索性一屁股坐到了高處的草坪上,讓這場戶外的音樂體驗,更多了幾分野趣。17點15分,指揮家余隆執棒上海交響樂團,以肖斯塔科維奇的《節日序曲》開篇,為星廣會30週年慶生,草地上一片靜謐,身後是夕陽西照,這頓難得的“音樂野餐”讓所有觀眾都呼吸暢快,尤其當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響起時,現場更是陷入了人、樂、弦、自然的合一狀態。

演出進行中,天空不時飄過“不速之客”飛機,雖聲響有些打擾,卻也“混搭”得很自然。當小提琴家黃蒙拉結束節目單上的曲目時,觀眾的掌聲、哨聲將他留在了舞臺上,這位年輕音樂人不得不臨時加演,一曲帕格尼尼《我心徬徨主題與變奏曲》以手撥弦,“拉”出了清新之風。音樂會的尾聲,余隆率上交加演了《沙皇的新娘序曲》、《阿萊城的姑娘之法郎多爾》和《拉德斯基進行曲》,眼見現場觀眾興趣甚濃,他又臨時起意,揮起了《生日快樂》歌,為星廣會慶生,全場合著一起鼓掌。演出結束後,一位觀眾對記者説,昨晚的音樂體驗很難得,“從白天聽到晚上的音樂會,以前從沒有過,而且還是在戶外,感覺很舒服。”由於主辦方事先準備了15輛接駁車,在地鐵站和辰山植物園間來回,昨晚音樂會撤場很有序,半個小時左右觀眾就已撤空,據主辦方事後觀察,現場草坪保持得相當乾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