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崔健專訪:知天命的搖滾教父變還是沒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18 09:55:52 | 文章來源: 上海青年報

崔健激情演出

崔健激情演出

崔健戴上紅領巾

崔健戴上紅領巾

崔健

崔健

51歲,鬍子和頭上的帽子一樣白了,同樣白的胳膊上,皮膚稍顯鬆弛,在並不明亮的節能燈光下,已經顯出了羸弱的模樣。崔健,生理上正在老去,走向了似乎願意嘗試改變的“知天命”。但談到搖滾,他的堅持卻仍是那樣“堅硬”、不知天命。上週末,在他結束了北大青鳥音樂節的壓軸演出後,本報記者在絢麗舞臺背後簡陋的休息小帳篷中,專訪了這位中國搖滾教父。

本報記者 陳宏 本版攝影 記者馬駿

搖滾是大眾“公敵”?

搖滾音樂人一定要堅持自己

怎樣説,怎樣做,才真正是自己。怎樣歌,怎樣唱,這心中才得意。

——崔健《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崔健的演出安排在19點至20點進行,住在附近的他,提前一個小時在18點就出門了,短短的幾公里路,司機卻迷路了,一直到19點整他才趕到了後臺。沒有休息沒有寒暄,他直接從後臺上了舞臺,兩首歌完後跟觀眾道歉:“不好意思,司機迷路了,之前我還從沒在自己的演出中遲到過。不過,司機迷路,我們沒有迷路對不對?”

崔健曾經在採訪中説:“在中國,搖滾樂人的審美觀相對於大眾,就是一個‘公敵’的狀態,官方覺得危險,大眾也會覺得危險,比如孩子的父母。”但是,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崔健表示,這是“外界理解錯了我的意思”:“説‘公敵’,其實是從創作的角度來説的,因為創作中需要冒險,而冒險和保險永遠是調和不了的矛盾。在表演形式上,需要積極地和觀眾互動,搖滾樂並不需要與大眾為敵。但是,搖滾音樂人一定需要的,是堅持自己,以及對真正能跟自己互動的觀眾負責,這樣的觀眾,不分大小,我們都需要為他們服務。”

專訪時,崔健一直強調,自己不是為取悅觀眾存在,“但現場音樂的精髓就在於和觀眾互動,我們可以聽到最直接的反饋,他們也可以看到真正的音樂。”雖然上海算不上搖滾重鎮,但只要有人應和,崔健的表演就很賣力,他説:“每一次的表演,我都要告訴大家,搖滾樂就是這樣的真!”

早年的崔健,不願意參加宣傳,不願意有任何的推廣,雖然如今態度略有改變,但骨子裏的價值觀卻從未真正改變過。

在專訪中,本報記者曾就“民族音樂人如今也在嘗試將民謠和搖滾融合在一起”的話題和他討論,他在力挺這些音樂人時,理由就是“這跟搖滾是一樣的,都不靠流行、不靠推廣,看起來像是自娛自樂”,“搖滾其實也是民謠,是城市裏的民謠,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是你看,當年的很多民謠,不也都是源自內心的感覺?”

崔健仍然反叛?

能堅持到現在是有福的

為何你總笑個沒夠,為何我總要追求,難道在你面前,我永遠是一無所有。

——崔健《一無所有》

在演出中,崔健曾經讓樂隊降低聲音,自己也蹲下,低聲説:“讓我們一起聽聽20多年前搖滾的聲音!”那時候的崔健,年輕而反叛,出的唱片,同樣被人以及他自己評價為“一張比一張反叛”。但是,當崔健51歲時,他依然那麼反叛嗎?演出現場似乎回答了他這個答案:現場的觀眾,從“60後”一直問到“00後”甚至懷在肚子裏還沒生的,他一個年齡段一個年齡段地問“到了沒有”,而80後、90後回應的聲音最是響亮,反響也最是強烈,看得出,60後的崔健,已經影響到了無數追求棱角分明的年輕人。

他告訴記者,他的反叛精神並沒有絲毫減少。“我那個年代出生的人,愛我的音樂的,儘管很多不再來現場聽我的歌,但我相信,他們對社會對生活的批評態度並沒有減少,就像這並不代表他們不聽我的音樂了,不愛我的音樂了,不喜歡搖滾了,只是他們歲數大了,要處理的家庭事務也非常多了,來聽搖滾這樣的活動,自然而然就減少了。”

他一口氣説著,聲音不高,但頗有慷慨激昂的味道,“其實,只要是有生命力的創作和藝術,就沒有時空的限制,誰都會喜歡,我們這些老一代的東西,精神在裏面,現在照樣有人喜歡。”

雖然在採訪中,崔健偶爾也會感嘆“我們這群當初玩搖滾的人,屬於有緣分和福氣的,能夠堅持到最後”,但聽得出來,他這絕不是謙虛,而是對自己至今仍保持著鬥士狀態的一種滿意,就像當記者問他“今天現場氣氛怎麼調動得這麼好”時,他會自信地回答:“觀眾都壓抑許久了吧!”

談如今音樂節最熱門的“著作權草案話題”,崔健支援音樂人維權的同時,也在批評他們“早幹什麼去了”:“這些時候大家都在提這個。這有助於我們重視保護版權,保護音樂人的利益和創作熱情,我很高興看到存在這樣的爭論,看到這麼多音樂界人士出來。不過,對版權到現在才這麼重視,這麼團結地去批評,現在看起來已經有點晚了吧?”

尋求改變和轉型?

會有嘗試但音樂才是我重心

我要從南走到北我還要從白走到黑。我要人們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誰

——崔健《假行僧》

整個華人圈都在懷舊的時候,51歲的崔健也成了不少人懷舊的內容。但他卻不願生活在別人的記憶裏,他承認部分觀念在改變,但並不喜歡外界“崔健在轉型”的評價,他説他只是在做一些嘗試,這些嘗試,必須要滿足他開出的條件。

之前不愛上電視的他,被人看到在山東臺做了節目,是什麼讓他改變?“其實,我不光參加了山東臺的,今年年初我一共上了4個臺,包括央視、東方衛視、山東衛視和深圳衛視。”崔健説,“我是想在電視上做現場音樂,但是上電視之前,我都跟電視臺提出了要求,就是現場的條件不能降低,音響啊設備啊互動啊,不答應我就不上,還好他們都答應了。”

“以前,我不上電視,是因為電視跟搖滾樂的距離太大——電視機是縮小的媒體,聲音根本達不到要求,在家裏怎麼會有搖滾樂現場那種震撼人心的效果呢?”崔健認真解釋説,“但是現在我覺得,我可以不追求技術上的震撼聲效了,我只堅持要求一點,就是表現出搖滾樂的真實,我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搖滾樂和一些明星的那種流行樂不一樣,畢竟原先很多偏遠地方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搖滾樂是怎麼回事,而看了電視之後,他們會明白。”

除了電視,崔健在電影方面也有一些動作,包括之前做導演拍攝了《成都我愛你》的未來篇,還去參加了威尼斯電影節,以及給好友姜文的電影做了配樂,讓外界覺得他倆是“同一類人”,聊及這些,崔健説得很直白:“和姜文是所謂的同一類人,都是比較出來的,我跟他做的行業並不一樣,所以一類人不一類人的,並不重要。我很欣賞姜文的為人,也期待他的下一部電影,但是,電影並不是我的主要興趣所在,接下來我的重心,仍然是放在音樂上面。”

》記者手記

知不知天命,都是真實的崔健

崔健不太愛接受採訪。傳聞中,就算托經紀人去跟崔健商量,如果沒有事先安排,他絕對難以溝通,他會衝經紀人手一伸,“合同呢?上面寫了嗎?按照合同來。”

專訪之前主辦方的謹慎,似乎也在證明著崔健的脾氣不容易對付:為了讓演出當天的最大牌崔健享用安靜的藝人休息區,他們“請”別的樂隊暫時先離開了,然後趕緊收拾桌子上的東西,擦乾凈,挪到安靜的角落。

不過,挑剔的崔健沒有出現。空出來的安靜休息室他1分鐘也沒有進過,返場後就直接去了後臺,一個用藍色雨布搭建的臨時“小工棚”,衣架挂在鋼架上,但也只是外套。他的演出,沒什麼特別的演出服,也沒什麼化粧、造型、大鏡子,不加修飾得堪稱“簡陋”;他的態度也很和善,有問必答,雖然白色帽子一如既往地擋住了眼睛,但偶爾會抬頭看看記者,還有微笑。之前專訪他的電視臺記者,採訪完了請他出個臺標,他也同樣沒有拒絕,只聽一遍就拿著話筒流利地復述出了那幾句頻道宣傳詞。

也許51歲的年紀讓他確實變得緩和了一些,無論他是否知了天命,不變的是真實,不加修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