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每個週末都搖滾 國內音樂節的“熱”與“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28 16:39:54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近幾年來,隨著音樂節步入井噴式發展,無論是數量還是演出形式,國內音樂節市場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音樂節似乎已不僅僅是音樂的節日,也成為一種交流和釋放壓力的方式。然而與國外那些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音樂節相比,國內的音樂節尚處起步階段,伴隨著爆髮式發展而顯現的,是國內音樂節陣容雷同、周邊配套不完善、發展目光短視等問題。

每個週末都搖滾

進入三伏天,火熱的不光是天氣,還有電影院裏扎堆上映的各個巨制大片和演出市場上掀起的音樂節熱潮。今年除了陸續在北京、上海登場的迷笛、草莓、熱波等幾大國內老牌戶外音樂節,7月到10月,又將迎來一批音樂節扎堆:“北京森林音樂節”、上海國際藝術節中的“喜馬拉雅之夏音樂節”、上海“世博音樂季”、山東泰安 “泰山MAO國際音樂節”、2011廈門白海豚音樂節、湖南“長沙橘洲(國際)音樂節”和剛剛落幕的西安“青年中國音樂節”等,音樂節風潮席捲全國,其各自形式也是豐富多彩。

作為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首場流行演出,喜馬拉雅之夏音樂節主打“搖滾牌”。在7月至9月初的每個週末,中國搖滾旗幟性人物崔健、老狼、唐朝以及年輕一代的實力唱匠王嘯坤等都將相約登臺,一同搖滾。

擁有20多年曆史的“泰山國際登山節”,這兩年也相中了音樂節這個聚集年輕人的文化演出方式。今年“泰山MAO國際音樂節”選擇了與日本著名的都市型音樂節代表——SUMMER SONIC音樂節直接合作的方式,成為國內第一個直接指向日本音樂聽眾市場的音樂節,通過從國內選出的木瑪、重塑、後鯊等8支樂隊,代表中國音樂力量首次參加8月14日在日本舉辦的音樂節,而後8月底在MAO音樂節現場,再把日本的樂隊直接輸送到中國舞臺上表演。

舉辦了12年的迷笛音樂節更加注重內容,每年都會在樂手陣容上下不少功夫。今年的搖滾舞臺上就有十幾支來自海外的頂尖搖滾樂隊,如美國傳奇流行金屬樂隊Mr.Big、日本朋克樂隊MONGOL800和來自加拿大、德國、西班牙、芬蘭、澳大利亞等10余個國家的搖滾樂隊。迷笛演出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單蔚告訴記者:“維持音樂節的口碑,要保證高品質的現場演出,還要給樂迷自由、人性化的現場體驗,既能聽音樂,又能享受到文化的氛圍。”今年的迷笛音樂節分別在北京、上海、日照和鎮江等地共舉辦4場。

同質化尷尬

儘管音樂節的統計數據節節攀升,但並不能掩蓋國內音樂節市場背後潛在的危機。在音樂産業鏈條中至關重要的就是音樂本身,而在眾多音樂節輪番上演的情況下,因音樂品質,特別是原創性上的不足,音樂節難以避免內容同質化的尷尬。

在去年“五一”期間,有中國搖滾新教父之稱的謝天笑先後在易縣、迷笛、草莓三個音樂節上亮相,演唱內容也是大同小異。“如果經常在音樂節演出名單上看到重復的名字,我可能幾個月前剛看過,他對我的吸引力就不是那麼大了。”有豆瓣的網友批評説:“現在的戶外音樂節是‘山寨’多、品牌少。”不論各界對音樂節這種娛樂模式或褒或貶,也不論在中國剛剛起步的音樂節模式是否名利雙收,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太大了,需要這些音樂節;中國愛音樂的年輕人太多了,也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重要的是要辦出特色,尊重音樂家和觀眾,尋找不同的定位,才能讓音樂節成為年輕人的狂歡節。”單蔚説。

細微服務是關鍵

面對國內音樂節種類越來越豐富,相互競爭、分散觀眾將會成為一個長期存在的矛盾。來到音樂節現場的觀眾不光對音樂要求高,部分因草率管理而出現了食品衛生、廁所緊缺和音效設備品質差錯等問題,也會導致能承擔每天100元左右門票的音樂節粉絲們喪失對音樂節的信任。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雖然國內音樂消費市場整體趨於良性,但諸多細節仍需改善。而且觀眾在選擇音樂節消費時,不只是依靠前期宣傳的藝人陣容作為唯一參考標準,品牌效應、往屆口碑都是必要的考察因素。

對此,北京森林音樂節的主辦方表示,為了改善以往戶外音樂節在配套基礎設施問題上集中出現環境差、上廁所難等問題,主辦方今年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運用於交通道路的鋪設修建,停車場、衛生間的改擴建,並招商引入了國際餐飲品牌,保證一切的服務設施均為乾淨、無污染。此外,在音樂節現場還提供了諮詢處、大包寄存處、巡回巴士等配套服務,並在延慶區內高速公路的關鍵節點,都設置了清晰、明顯的交通指示牌。在音樂節的兩日內,當地政府也將會啟動特別交通管制方案,確保不會發生異常的行車擁堵情況。音樂節現場周邊配套措施的齊全、接待準備的細緻和充分,也會為音樂節的吸引力加分不少。

不做一錘子買賣

遍地開花的音樂節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但實際上絕大部分音樂節紅火的背後收入仍非常慘澹,據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國內近百個音樂節裏能賺錢的超不過四五個。但為何虧損還有那麼多義無反顧的進場者?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音樂節的運營主體有四類:政府主辦、企業主辦、政府與其他機構聯合舉辦和其他形式。大多數活動的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舉辦音樂節,對當地旅遊或企業文化等做宣傳,並不在乎靠一場音樂節收回成本。”簡單地説就是“音樂節搭臺,長遠發展唱戲”。比如熱波音樂節、長城音樂節、盤龍谷音樂節等,背後都有地産項目的支援,因此音樂節的票房收入並不是商業利潤的主要來源。麗江雪山音樂節、鎮江迷笛音樂節也同樣,地方政府都希望把音樂節打造成當地重要的文化旅遊宣傳品牌。

“音樂節只是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但最怕有人只是為了宣傳而借音樂之名,做一錘子買賣。”單蔚説,應該把發展音樂和發展旅遊、文化擺到一起看,讓整個産業迴圈起來,通過相互的作用實現雙贏。(記者 李 琤)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