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盲歌手周雲蓬"流浪"到成都 曾夢想當大作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09 15:06:00 | 文章來源: 華西都市報

 盲歌手周雲蓬'流浪'到成都 曾夢想當大作家

周雲蓬用靈魂在歌唱

 盲歌手周雲蓬'流浪'到成都 曾夢想當大作家

《魚相忘于江湖》作詞:周雲蓬作曲:周雲蓬編曲:周雲蓬魚忘記了滄海,蟲忘記了塵埃,神忘記了永恒,人忘記了現在。也是沒有人的空山,也是沒有鷹的青天,也是沒有夢的睡眠,也是沒有故事的流年。忘了此地是何地,忘了今昔是何昔。睜開眼睛就亮天,閉上眼睛就黑天。太陽出來,為了生活出去,太陽落了,為了愛情回去。

昨晚七點半,由周雲蓬、萬曉利、山人樂隊等目前國內民謠界重量級人物領銜的“民謠在路上”巡演成都站的首場演出在邛崍平樂古鎮華麗開唱。在演出前夕,華西都市報採訪被譽為“音樂公民”、“民謠良心”的歌手周雲蓬,聽他聊聊自己的音樂及人生。

“民謠復興”: 那是因為歌詞很出彩

最近,民謠音樂會正風風火火,周雲蓬、萬曉利、小娟等民謠歌手的作品越來越受到大家歡迎。時下有人認為國內正掀起一股“民謠復興運動”。對此,周雲蓬解釋,“人們平時需要流行娛樂,但同時也喜歡聽到一種是跟自己的生活、思想相通的聲音,而民謠的歌詞都很出彩,比較注重文學性和思想性。現在文藝青年挺多的,對有品質的音樂的需求很大。如果説這種品質主流音樂不能提供,而民謠能提供,民謠就比較能得到大家的共鳴,受到廣泛關注。”

韓寒愛才:“我與韓寒神交已久”

因為歌詞寫得好,韓寒還來找周雲蓬要稿子看。周雲蓬説:“我跟他之前從未謀面,但神交已久,當時韓寒説就要一篇稿子,《綠皮火車》正好寫完沒有發表,就給他了。我很喜歡韓寒,他不像我們70後這麼沉重,生活得很好,而且有擔當,有智慧。我覺得韓寒骨子裏是個謙和的人,很有禮節,不像有些人描述得那樣輕狂。比如收到我稿子後,他馬上回電給我。我還收到他寫來的感謝信。”

記者很好奇作為一個盲人,他是怎樣寫部落格的,他笑著回答:“我用的是專門給盲人開發的電腦語音軟體,只要大聲説出,就相當於在電腦中輸入文字。沒有你們想像中那麼麻煩。”

幫助貧困盲童 藝術照亮心靈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自己的生活才稍為穩定的周雲蓬,已經開始做慈善:發起“紅色推土機”幫助貧困盲童計劃。他找很多歌手朋友無償錄製了兩張童謠公益專輯,賣專輯的錢用於援助貧困盲童,給盲童買收音機、mp3、樂器等物品。目前已為20多個盲童籌款10余萬。為什麼叫“紅色推土機”?他解釋説:“我小時候喜歡看推土機,它的履帶像坦克一樣有力量。另外還有一層意思:做事情要從基礎開始做起。我們幫助這些孩子也是一點一點來,不是很大的承諾。”記者向周雲蓬提起周春芽發起的五彩基金以及藝術助殘計劃,首次聽説此項目的周雲蓬表示很感興趣,“非常好的活動。用藝術的光亮點燃受創傷的孩子的心靈,相當於給他們靈魂插上一雙飛翔的翅膀。有機會我會去深入了解一下。”

流浪歌手的往事今生

周雲蓬1970年出生於遼寧,9歲時徹底失明,15歲開始彈吉他。24歲大學畢業後孤身來到北京開始賣唱生涯,隨後開始全國四處漂泊。2003年簽約于摩登天空,發行首張個人專輯《沉默如謎的呼吸》。引得業內關注。2007年獨立製作第二張專輯《中國孩子》。獲得“第八屆華語傳媒音樂大獎”頒發的“最佳民謠藝人”、“最佳作詞人”兩個獎項。“其中最佳作詞人”是從林夕和黃偉文等大牌詞人中突圍而出,為內地音樂人首度拿下此獎。

對話周雲蓬:我曾夢想當大作家

從今年四月份開始的“民謠在路上”活動已經巡演過北京、上海、青島、武漢、南京等10個城市,周雲蓬作為重要成員之一,全程參與此次巡演。所到之處,反響甚眾。巡演昨日來到成都,華西都市報記者與周雲蓬有了下面的對話:

華西都市報記者:這次全國巡演跟在酒吧演出有什麼不一樣的?

周雲蓬:有很多在劇院等高檔的地方演出的機會,感到很新鮮。

華西都市報記者:來過成都麼?周雲蓬:我來成都很多次,比較喜歡這個地方。

華西都市報記者:最新的個人音樂專輯是怎樣的情況?

周雲蓬:正準備的新專輯叫《牛羊下山》。運用詩經裏的句子“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其中還運用了李白、杜甫以及納蘭性德的詩詞作品。整體風格是古典唯美。

華西都市報記者:很多人稱你為“音樂公民”或“中國民謠的良心”,對此你什麼感覺?

周雲蓬:如果單單把我叫作“中國民謠的良心”,這不是在誇我,而是在貶低普遍的音樂人。在一個常識都需要提醒的年代,本身就證明了常識已經稀缺。

華西都市報記者:你的好幾張唱片都是自費,資金有沒有困難?

周雲蓬:儘量壓縮成本唄!再説自費至少也有好處,就是我可以比較自由地製作我的音樂。

華西都市報記者:如果有大唱

片公司要找你合作,會不會同意?

周雲蓬:看情況吧,嘗試一下也行。大唱片公司實際上也有它的好處,比如硬體有品質保證。

華西都市報記者:對於流行音樂怎麼看?平常會聽周傑倫的歌嗎?

周雲蓬:我沒有成見。實際上我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聽到的港臺歌曲不都是流行音樂麼?收音機短波裏的鄧麗君和劉文正,非常喜歡。流行音樂也分好和不好。

華西都市報記者:你歌詞寫得像詩一樣,寫散文也是韻味十足。這些是怎樣修煉成的?

周雲蓬:我小時候,能接觸的盲文書裏就只有唐宋詩詞。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後幾乎都能背下來。甚至把收音機裏的古詩詞欣賞節目錄下來反覆地聽。後來那些就成了永久的養分貯備,現在都成了我寫作的素材,像是“反芻”。

華西都市報記者:你是長春大學特教學院中文專業畢業的。在1994年1月出版的《地平線的呼喚——中國當代殘疾人詩文選》裏,你還以“凡天”的筆名發表了六篇隨筆及詩歌。你有當作家的願望嗎?

周雲蓬:我小時候確實有要當一名大作家的理想。現在成不成為作家已經不重要,關鍵是只要我想寫就寫、而且寫好有人看就行。”

華西都市報記者:有人説目前像周雲蓬、小娟、萬曉利等民謠歌手,每次商演出場費已達5萬元?

周雲蓬:現在我的出場費幾千到一萬吧,以前幾百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