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楊小彥:尚揚走出了中國畫家自己的藝術品格

楊小彥:尚揚走出了中國畫家自己的藝術品格

時間: 2013-09-16 | 片長:00:04:43 | 來源: 藝術中國

王魯湘:尚揚先生這個展覽在這裡舉行,那麼 您覺得當代藝術家在當代藝術語境中最困惑他們的是什麼?

楊小彥:最大的困境是,不能成為西方的盲目的追隨者,同時也不可能成為中國的傳統的原教旨主義者,這是我發明的一個詞。今天中國藝術家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這種雙重的壓力,一方面面對100年曆史的西方現代主義藝術,他的確成為全球化的重要的藝術景觀,同時他又要面多5000年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的藝術的壓力,如何在夾縫中確立自己的位置,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王魯湘:那麼你覺得尚揚先生在解決這個困境上他做得如何?

楊小彥:非常精彩,因為我是尚揚的研究者,寫過一本尚揚評傳,討論的是他2000年以前的藝術,當時我對他的評價是:他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唯一齣頭者。大家一定要記住它的出生,他的年齡。而且尚揚在90年代中期開始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所以他反對西方,同時他肯定不認同中國傳統的做法,所以從那時起尚揚已經在尋找一種方式能夠確立中國獨特的藝術品格而獨立於整個藝術的狀態中。

王魯湘:也就是説,你剛才説到了尚揚把很多藝術家走的兩條路給切斷了,所以剛才楊念先生在致辭中用詩性的語言説到了他是第一個出走,但他又回來,在今天的展覽中我們看到他出走和回來是一回事。

楊小彥:其實出走和回來這還是一些常用的説法,如果就藝術本體而言,我覺得尚揚非常可貴的一點是,他一直把自己的探索放在藝術語言上面,不去把藝術當做表達另外觀念的工具藝術本身就是藝術 ,但同時藝術語言又不是空洞的藝術形式,代表了一種沉思,像這個畫展就是一個沉思,我們看到他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沉思,他的沉思通過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 印、拓、燒,材質材料的方式去展開。如果他的畫如果大家細心的畫會發現,他非常強調的一個質感,這個質感有著微妙的內涵 ,同時他又通過質感去嫁接到外面,又有拼貼、實物,突破了平面, 然後外面返現這個展覽和蘇州博物館的環境非常和諧,這種和諧來自藝術品本身。這一點很難能可貴,因為有很多藝術家很容易或者很不自覺的把藝術品當做一種工具 去講一些話比如我要突破西方我要突破中國,但是藝術本身的難度恰恰在於藝術本身語言的突破。

王魯湘:也就是説,材料、語言,本身就是意義。

楊小彥:對,但是很多人把他們連不到一起,而且很勉強,但是尚揚非常可貴的就是,他很自覺,我們看他的畫沒有一種勉強和牽強的感覺,因為我常常去北京到他的工作室,我跟他是多年非常好的朋友,我認為他是中國當代藝術最傑出的代表,就是因為他的這種狀態,他面對的是藝術語言,但他又不是勉強的貼進去,他真的是走進這種領域裏,同時用這種方式思考一個雙向壓力的問題,從而凸顯中國目前新的藝術品格。


相關文章

楊小彥:尚揚走出了中國畫家自己的藝術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