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石

時間:2011-07-18 15:33:55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白雪石>藝術家>

我國著名山水畫家,美術教育家,第七至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山水畫會會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白雪石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1年4月22日13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白雪石先生1915年6月12 日生於北京一個平民家庭。少時極喜愛美術。1932年 就讀于北京第五中學時,師從花鳥畫家趙夢朱先生研習花鳥。1933年加入當時北京著名繪畫社團“湖社”。1934年任教于北京上堂子衚同小學。1935年師從粱樹年先生研習宋、元各山水大家真跡。1936年開始題署“雪石”為號作工筆山水人物扇面《松下高士》,工筆花鳥條幅《鵲戲圖》等,並同老師和同道舉辦作品聯展。藝術才華受到當時北京畫界關注。1941年加入“中國畫研究會”,舉辦個人山水、花鳥作品展。1943年辭教職,專門從事古代花鳥、山水等繪畫藝術的研究和製作,以畫為生。這期間先後作倣古山水和工筆人物代表作《劍閣淩雲》、《秋江泛舟》、《夏麓晴雲》《荷亭消夏》《松蔭垂釣》《秋山行旅》圖軸等。 1947年集歷年工筆山水和花鳥作品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辦個人畫展。1949年新中國成立,任北京琉璃寺小學教職。教學之餘,繼續精研傳統繪畫藝術,並參加北京文藝界組織的繪畫小組活動,開始重視繪畫寫生,學習新文藝理論,加深對藝術與生活關係的理解。在寫生基礎上進行新的創作實踐,同時在作品中注重反映現實生活。1953年任北京四十八中學美術教師。重新加入北京“中國畫研究會”。 1955年為研究傳統繪畫藝術之變革,適應新的美術教育和創作的需要.同教育界畫友,同去教師進修學院研習素描、水彩等西方繪畫。 1956年應聘到女四中做兼職美術教師。1958年調入北京藝術師範學院美術系任教,被聘為山水畫導師。1960年秋被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聘任為山水科第一位專職講師。五十年代以來創作的《爭賣余糧》《蒿菊雙鴿》,《北京東單公園》,《把棉花撿凈賣給國家》《喂魚》《石鋼在擴建》、《牧羊女》、《蓖麻豐收》,《北海公園》,《黃土高原》《燕山之秋》、《蘭村》、《龍門澗》、《雲山圖》、《菊花》、《杜鵑八哥》等代表作品在重要的展覽會上展出,並被國家重要報刊雜誌及出版社出版,有的作品為國家所收藏,凸顯了積極支援和投身“西洋繪畫民族化,民族繪畫現代化”的美術教育改革,開始進行傳統山水技法和現實生活結合的專業教學和藝術實踐。1963年加人中國美術家協會。1964北京藝術學院因國家院係調整,調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是年中國美術家協會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張安冶、陳大羽、宋文治、白雪石四人聯展”。其中《五老峰》、《井岡山》、《沙洲壩毛豐席故居》等為中國美術館收藏。1972年奉國務院調令,為釣魚臺國賓館作大幅山水作品《漓江山影》和以長城為題材的雪景山水《北國風光》、《紅旗渠》、《漓江春色》、《漓江煙雨》等。同年應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邀請,赴廣西桂林深入生活,沿漓江兩岸徒步旅行寫生。從而開始了“漓江山水系列”作品創作,並深入研究探索傳統藝術表現手法與新的審美情趣和意境相結合的藝術語言和形式問題。為釣魚臺國賓館所作大幅《漓江》成功運用以大筆淡墨作山水倒影,讓人耳目一新。特別是桂林漓江山水寫生作品,應邀在政協禮堂觀摩展出,引起社會和美術界的震動。這期間,他先後創作和發表的《黃岳之秋》《太行夕照》《長城腳下幸福渠》《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等山水畫與桂林漓江系列山水作品交相輝映。這些作品以新的藝術語言和結構形式,為中國傳統的山水畫發展注入了現代氣息和生機,影響一代畫風,顯示了一代山水畫大家繼承傳統藝術精華,銳意開拓創新的雄厚實力和創造智慧。改革開放時代,他進入了桂林漓江山水創作的高峰。

他先後13次赴桂林漓江深入生活,為國家和人民創作出無數名作佳品。幾十年來,他先後應邀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中聯部、外交部、釣魚臺國賓館、北京飯店、北京火車站等國家機關及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創作丈二巨幅山水作品百餘幅;為各種公益事業捐贈作品無數。其中巨幅山水《千峰競秀》《雲壑松聲》《千峰競秀 萬枝抒情》《雲海松濤》《古塞春暉》等都是他傑出的代表作品,在社會上具有很大的影響。

白雪石先生所做的漓江山水無論是經典的巨制,還是精美的盈尺小品,都有一股清秀明快,淡雅潤澤,飄逸靈透,清新亮麗之氣,他的筆法古樸,氣聚神凝,筆隨心運,技藝法度自然天成,成為唯真唯美“白家山水”筆墨樣式和語言的典範。

70年代開始,他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多次舉辦個人展覽,還應邀數次在日本、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國家多次將他的作品作為國禮送給外國首腦,國家美術館和國外文化機構等也相繼收藏他的作品。他的藝術創新為弘揚和傳播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精神,為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繪畫作品所具有的民族性、人民審美性,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他一生忘我的藝術創新探索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奠定了白雪石先生一代山水畫大家的地位,他獨創的筆墨語言形式和風格,不僅豐富了中國現代山水的表現力和形式,而且推進了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他為中國山水畫的繼承與創新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繪畫語言和形式是海內外中國現代山水創新的重要門派。

白雪石先生一生的繪畫作品和專輯在國內外新聞媒體和出版發行機構出版發行有幾十種之多。特別是1986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白雪石先生專著《中國畫技法山水分冊》,榮寶齋出版社等出版的《榮寶齋畫譜白雪石繪山水部分》、《中國現代名家畫譜白雪石》在社會上反響極大,創發行量之最,影響了幾代山水畫家。

白雪石先生是從傳統藝術中走出來的,也是現當代中山水畫壇為數不多,能夠打入傳統藝術殿堂,帶著傳統藝術的精華,又能夠打出傳統,走入新生活,表現新生活,開門立派的一代山水畫大家。他堅持行生活之路,把心靈融入自然;他堅持探索,以詩性的智慧解讀傳統文化精神,賦予傳統繪畫新意。他觀大自然造化之奧妙,體悟中國繪畫藝術之精華,學習西畫的長處,師古,而不拘泥于古人,師造化,而不拘泥于自然造化;他博采中國南宗北派畫家之長,但不為眾家之長所拖累;他以桂林漓江山水為主攻方向的同時,遊走祖國南北,踏遍千山萬水,尋盡奇峰,終得筆墨心源,為我國現當代中國畫開出了新的樣式和筆墨語言。他是現代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精神的榜樣。

八十年代白雪石先生在藝壇和社會已有很高的聲譽,特別是1988年開始進入第七屆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他為人處事仍是低調,不擅張揚、喧嘩。他崇尚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精神,癡迷于山水畫的創新,他對大自然和人類的文化精神都有著敬畏之心,他對藝術十分虔誠,心無旁騖,終身遨遊在中國山水畫的詩意境界和中國藝術精神探索之境,從不懈怠繪事,辛勤耕耘藝壇一生。他一生經歷了無數風雨,但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坦坦蕩蕩的做人,勤勤懇懇的工作,踏踏實實的作畫,大公無私的奉獻,嚴教兒女子孫,寬以待人。

白雪石先生一生都沒有離開美術教育事業,他忠誠藝術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平易近人,言傳身教,誨人不倦;他提攜新人,桃李滿天下,使無數的藝道同仁和學生受益匪淺;他淡泊、高雅、仁愛、博大、寬厚的人格境界體現了他高遠的胸懷。他一生的創造成就以及為國家和社會所做出的無私貢獻,讓我們肅然起敬。他的畫品即人品。

白雪石先生的一生,獻給了中國現代山水畫的探索和創新,獻給了美術教育事業。白雪石先生的逝世,是中國美術界和清華大學的重大損失。他描繪祖國山水的作品為人間留下了絢麗的瑰寶,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藝術精神財富。白雪石先生的藝術探索和創新精神永存,他的人格境界將流芳於世。。

白雪石先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