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剪漓江一段春——訪國畫家白雪石

時間:2011-07-18 14:06:54 | 來源:《光明日報》

藝術家>白雪石>研究文章>

李希然

“巧裁桂林千峰秀,妙剪漓江一段春”,這是一位詩人題在畫家白雪石一幅漓江畫上的詩句,它讚譽了畫家以其獨特風格所畫桂林山水的精湛技藝。

一天下午,我來到白老先生1的畫室,他正在作畫。他畫的是一幅漓江新作,只見畫面上群峰競秀,倒影幢幢。細雨朦朧中,隱約可見江上漁帆點點,岸上翠竹叢叢,上下一片青碧,令人神往。因為是剛剛著色,畫面更顯得清新,似乎可以聞到那竹葉的香氣,聽見那船槳撥水的聲音,我不禁點頭讚賞。白老笑著説:“有錢難買水中色,算你有眼福。”於是他讓我坐下來,和我談起了他三下桂林寫漓江的經過。

1972年,他第一次獲得了從桂林沿漓江進行寫生的機會,興奮異常。他從事繪畫幾十年,在紙了畫了不少高山流水、小橋人家,也問或步行于燕山腳下,但還不曾到桂林和漓江寫生。現任,漓江,以她的秀麗和清澈明媚,展現了自己獨有的風姿。白雪石多年在藝術探索中所積累起來的心靈之畫,立即和漓江的秀美融合起來。他要用畫筆繪出祖國錦繡河山的秀麗,讓人們認識這絕麗的佳境是多麼可愛!創作的激情,如奔騰的瀑布,一瀉而不可止。他的足跡踏在沿的小路上,他的身影在清澈的江水中,江水滴在密密的竹林裏。他如醉如癡地愛上了漓江的山水、草木以及在那裏生活的漁人和農民。在這豐厚的創作源泉中,他不畏蚊叮蟲咬,畫大量的寫生畫稿,並月創作了一批桂林風景山水畫。這些作品從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脫穎而出,以嶄新的面貌,和他個人獨特的清新的風格,呈現在藝術的畫廊中。

粉碎“四人幫”以後,黨的百花卉放和知識分子政策的逐步落實,激起他更大的創作熱情,他又兩次去桂林,從廣西興安到陽朔近二百里的桂林山水,再一次迷住了畫家。那碧綠的漓江.蜿蜒穿過一個個兀立的奇峰,芭蕉翠竹,掩映點點村寨,風物綺麗而氣氛寧靜。在這罕見的天然畫廊中,畫家以年逾花甲之身,到處奔波寫生,常常一畫就是一天。對祖國山川的熱愛,對藝術的追求,使他忘掉一切。也就是他第二次去桂林時,妻子重病在身,等他接到電報返回時,妻子已經過世。

三次漓江之行,他作畫二百餘幅,有人讚他是“搜盡奇峰打草稿”,“不辭長作桂林人”。這就使他的繪畫進入了個新的時期。那煙霧迷漫引人人勝的《漓江之晨》(1981年在日本展出).那奇峰疊翠令人神往的《千峰競秀>(黑龍江畫院收藏),以及那清幽滴綠能凈化幾心靈的《幽谷泉聲》(中國美術館收藏)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最近他為巾南海紫光閣、國際電臺畫成的《雲壑松風》、《一灣江冰碧,萬點桂山清》等巨幅桂林山水畫,更是畫而廣闊,意境深邃,詩意盎然。

白雪石在繪畫上既注意繼承祖國民族繪畫的精華,又大膽推陳出新。他不斷從水彩畫、裝飾畫、西畫理論中吸取有用的東西。他所畫的漓江倒影,迷離中給人一種秘感,仿佛使人置身幹雲霧繚繞的童話世界。近年來,他的畫除在國內展出,還于1979年在日本的畫展上陳列。此後,應日本之邀,專門在日本舉行過個人畫展。1981年,他參加了中國在美國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國畫展覽.博得了國際友人的讚許。

白雪石已是古稀之年,每年仍到野外寫生。他的腦海中時刻要構思著畫幅,有叫夜不能寐,提筆凝神,偶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提筆作畫。

《光明日報》 1984年6 月 23 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