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關於 “假山石”

關於 “假山石”

時間: 2009-06-11 09:42:54 | 來源: 藝術中國

“假山”,顧名思義,它不同於一座真山。它沒有山的雄偉氣勢,也不可能再現中國三山五嶽的劍竣宏偉。假山是中國式園林的産物,是中國環境藝術中的一種特有的裝飾方法,它與古典的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花木園藝共同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園林綜合藝術品。它雖不及真山之大、之險,但因它取之於天然山石,再經人工組合、疊造,“隨為人作,宛自天開”,尤為能給以中國山水畫為美術傳統的中國人帶來真山真水的假想。較為著名的中國蘇州園林,以及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都淋漓盡致的把那種“亭臺到處皆臨水,屋宇雖多不礙山”的“曲徑通幽”的悠閒適意的人生觀表現出來。多少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吟咏的詩句也對其大加讚賞,人們形容假山為“有形的詩,立體的畫”。由此,假山的形式自唐宋以來至明清,大量進入私家園林。這種遍佈大江南北的園林藝術,成為表現中國傳統文化中閒情逸致、回歸自然的代表形式。

“假山石”作為構成這些園林景觀中的重要象徵,以形狀怪異、玲籠剔透的真山石所疊積,形成其獨樹一幟的傳統藝術風範,延續至今。它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觀念,即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為了隨時隨地的感受到這種和諧,需要一個假借物用來滿足這種精神神遊,於是,用假山石疊成的假山充當了這種角色。在“紅樓夢”這部經典的中國古典小説中,主人公賈寶玉曾批判過這種模倣自然而棄求其真的假裝詩意的文人情結,但立即遭到其父親的嚴厲訓斥,可見這種傳統在中國的根深蒂固。

隨著時代的變遷,世界文化的相互浸透以及西方工業文明的闖入,我們已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數字化、科技化、資訊化的現代社會,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面臨著巨大的衝擊,生活在這種節奏緊張的社會中的現代人已無暇顧及那些需要有足夠的閒暇時間才能觀賞的藝術。我們每天面對的是林立的高樓大廈;川流不息的車海;熙熙攘攘的人群,健碩的物質欲替代了傳統文人的超然閒適。而當今的城市改造也並非照搬西方體系,更多的是溶入了中國傳統,採用中西結合的方式來建造新的城市環境,這其實是進入了即非西方也非中國的無體系文化狀態。假山石離開了古典園林,大量出現在這些新建的建築環境中,正是反映了這種無體系狀態下的一種臨時性措施。樸素的石文化與西方的玻璃、水泥建築的結合構成了一幅中西文化結合的怪象。

我一直試圖尋找一種方式來解決這一矛盾。正如古人以假山石來表達其精神追求,我選擇了不銹鋼這種工業材料,借用它光亮反射、“永不生銹”的特點,將其覆蓋在石頭上拓下自然的肌理,複製出同樣的真正的“假山石”,替換下那些“不合時宜”的“假山石”。以此象徵某種精神價值的轉換和現代人對物質的奢望。我認為我再現的是一個事實,但我並不阻止人們的假想(從精神想像到物質想像),因為平面不銹鋼板本身的晶亮浮華由於被石頭肌理的改變,呈現出一種遊移、不確定的光彩,更突出了“假山石”的真正含義。我的願望是以此提醒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再次的注意到傳統與今天的某種內在關係,找到建構我們現代人生活體系的某種事實,而非對現實的視而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