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讀龍瑞山水——驅毫維艱知造境

讀龍瑞山水——驅毫維艱知造境

時間: 2009-03-18 14:42:07 | 來源: 藝博網

龍瑞的山水,大家是很熟悉的。為人所熟悉,就説明他已經具有自己的筆墨語言。用自己的語言説話,不容易,因為那是具備了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時的外化與象徵之物。

中國的山水畫,在追求視覺的象徵性上,著實花費了不少獨特的藝術之思。其中,造境,就是一大關鍵。造境,沒有這種本事,談不上山水畫的創作。在宣紙上的二維平面內,營造出三維空間的景物,很難。對景寫生,似乎可以積累這種造境的基礎性的經驗,但是,閉目惘然,是經常發生在畫家創作時的一個尷尬的現象。於是很多畫家在紙上硬造,因此,這種紙上的山水終覺其淺薄,沒有自然的真實可喜。在紙面上追求如自然一般的真實,一直是中國畫的最高理想。六法中所謂“氣韻生動”,就是這樣的實質性要求;至於後面的幾條,比如“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無一不是跟隨這樣的中心思想而立論。

我相信,龍瑞先生在創作時,一定是驅毫維艱的,不然,在他的紙面上,不會生發出那股自然氤氳之氣。在他創作時,要有這種味道自然的感受,一定是需要走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概言之,是需要大量的藝術實踐的。廢畫三千,沒有這種磨礪,不可能筆墨精湛。黃賓虹與李可染,雖然是龍瑞山水早期的兩個主要取徑,但從他近期的畫面上來地分析,就可以發現,龍瑞已經越來越多地把握住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具體而微,而其中的關鍵所在,就是造境手法的出新。

出新,不是別的,就是脫離傳統的路數、擺脫框框的拘束,通過走近和感悟自然的真實,然後用筆墨傳達這種真實的自然;當然,畫家不可能完全實現理想的真實,於是只能退求其次,掌握一套自己的權宜的方法,來儘量而為之。龍瑞的用線、用水、留白、用色,都有一套成熟的技巧,林泉幻化,雲水飛浮,其視覺效果頗佳妙,相對地實現了自己意念中的理想的真實。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説,“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可見,有學養如王氏,也只能承認這種理想的真實。細細地揣摩其中的道理,便可以感覺到這跨越理想與真實時的工具的重要,即“造”這一手段的難得。什麼是才氣?這就是才氣。

氣局關乎構件,真境逼而後神境生,筆墨不到位,根本就談不上自然而然,個中甘苦,其自知之。龍瑞是厚道的老實人,沿著他自己認定的路,實際上也正是大路所趨,無疑將一日一進境。人貴有精神追求,畫藝則貴在實踐之。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此足至輝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