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鍥而不捨金石為開——記吼石堂主人龍瑞

鍥而不捨金石為開——記吼石堂主人龍瑞

時間: 2009-03-18 14:13:57 | 來源: 人民日報

龍瑞的齋號“吼石堂”,其由來很簡單,因室內陳設著一塊酷似人仰天長嘯的玩石而得名。細觀此石,它似在不停地説,又似在開懷地笑,更似在吼。玩笑地講:似天造的龍瑞縮影。在當今中國山水畫界中年實力派畫家中,龍瑞以直快豪爽、坦誠率真著稱,這位四川生長的藝術家,從身材、氣質、魄力和膽識都通透著北方大漢的魁梧、豪邁和奔放。

龍瑞常説:“畫家就是要多畫畫。”的確,他在不停地畫,他在創造著一個個畫畫的機會。從在張仃先生指導下主創北京西直門地鐵站超大壁畫《長江萬里圖》及《長城入海圖》開始,到人民大會堂二樓的大幅《西嶽華山》、人大常委會會議廳的《泰山圖》、毛主席紀念堂貴賓休息廳的丈六匹《井岡山》、京西賓館會議廳十八米長的《江山萬里圖》……到1998年香港回歸一週年慶典上,由江澤民主席題字,文化部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長十二米,高四米《錦繡中華》的主創,代表文化部及中國畫研究院主創大型山水《砥柱中流》參加大型賑災義演活動並獻給抗洪搶險中的英雄人民解放軍,他用自己的實力和全身心的投入去完成國家重要外事場所和重大活動所賦予的光榮任務。

這些扛鼎巨制將萬里壯景盡收筆底,筆墨精妙,氣魄雄強,構圖宏大,墨色交融,氣勢豪放……屹立於藍天下的群山,閃耀著太陽的光華;白雲流水,煙樹峰巒,流淌著詩一般的豪情,蘊含著交響曲般的節奏,“勢、氣、力”三者的把握是如此的和諧統一,具有完整的科學性、準確性、思想性;大創意、大氣魄、大手筆,這是華夏的山川,是民族的氣魄,是有傳統、有生活、有激情的時代精神頌歌,飽含著看山還看祖國山的自豪,給人以振奮和啟迪,同時也展示出他的知識、修養、素質、風格、追求和歷史責任感。

縱觀龍瑞的藝術道路,可明顯分成三個階段。最初,他考取李可染的研究生,作品以寫生為主,素描紮實,朝氣十足,重視筆和線的勾皴,這一切都為他後來的創作高潮起到了很好的鋪墊。

隨著時代的變遷,西方繪畫的引進,新思潮的影響,龍瑞也成為革新弄潮的急先鋒,加之多次歐美的考察辦展,對塞尚、畢加索等“跳出形”的探索産生了極大興趣,萌生了將塞尚式的結構與黃賓虹式的筆墨結合起來的想法,並創作出了一批“構成式山水”,以塊面組合成裝飾性較強的視覺效果,突出以變形誇張的現代人物為主體。

近年來,他從探索中總結道:“構成山水與傳統筆墨不夠切合,氣韻不夠,只有一個殼子,作品不耐看”。於是他又開始了回歸傳統,但從他目前的作品中也可看出他的回歸是有選擇性和目的性的,並偏重黃賓虹的形式美的追求。他要在傳統中探求突破口,使中國畫的筆墨放出新的光華。

龍瑞不是一個滿足現狀、吃老本的人。身為中國畫研究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的他有著活躍的思想,悟性高、能力強、眼界開闊。用評論家郎紹君的話説:龍瑞是為數不多,極有希望取得突破性成就的畫家。因為他走過了一段曲折與反覆的路程,對東西方藝術的整體有更明晰的認識,且更加自覺和成熟。加之他那鍥而不捨的發奮精神和遠大目標,我們相信,龍瑞自有吼天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