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畫派大有可為——著名畫家艾軒、王沂東談寫實畫派

時間:2009-03-09 10:37:47 | 來源:官網

以艾軒、王沂東、楊飛雲、袁正陽、翁偉等為代表的寫實畫派最新作品展覽將於10月14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寫實畫派作為目前中國油畫界的一支重要力量,越來越受到海內外的廣泛關注。那麼,寫實畫派目前的境況如何呢?記者為此採訪了寫實畫派的代表人物艾軒、王沂東。

艾軒第一次賣畫的經歷

1982年還在成都軍區政治部任創作員的艾軒,有7張畫參加了四川美術館組織的一個展覽,其時,有美國參議院訪華團來到成都看了展覽,很滿意,從中挑選了一些有購買意向的作品,艾軒也在其列,結果選中成交的只有艾軒的作品,7幅作品都想要,他只同意賣三幅,共計3800元,艾軒得了1500元。

1984年調到北京後,朋友在西城區一音樂廳開了一家畫廊,向艾軒要了兩幅作品支撐門面,艾老師一再囑咐不要賣,結果資金緊張的畫廊老闆還是把畫給賣了,知道後,艾軒只得被迫地接受。隨後,美國著名藏家哈夫納來到中國,廣選薄收地購藏中國畫家作品,不少畫家或是通過組織或是聞訊參加,艾軒的作品沒能進入他的視線。在中央美院開的一家畫廊裏,哈夫納發現了艾軒的作品,隨即向畫廊老闆打聽畫家的情況,當即把他當作侯選對象,獲得了在一個禮堂裏,用幻燈片的形式舉行的挑選中國畫家的機會,最終他和王沂東、王懷慶和陳衍寧等一起成為了哈夫納的簽約畫家,遠赴美國。

王沂東第一次賣畫的經歷

1985年,還在中央美院任教的王沂東,聽係辦秘書轉告,一位美國人要買他的畫,在當時商品經濟剛剛萌芽的階段,一心埋頭學習、創作不問收穫的王老師,覺得這樣賣畫是一種羞辱,便當即拒絕了。這位老外以為王沂東是玩心眼,欲擒故縱,便再而三表達要買他畫的意向,倔強的王沂東最終還是沒有把畫賣給他。第一次賣畫的機遇儘管錯過了,但王沂東通過交往覺得這位美國人是真心喜歡中國的寫實繪畫,便和他交上了朋友。後來這位朋友為王沂東今後的發展幫了不少忙,邀請他到了美國作了訪問學者一年。一年後,王沂東的寫實畫風大變。

也在這一年,王沂東將一幅作品交給在華都飯店的一家畫廊展示,結果被一個美籍華人看中,在沒有告知王沂東的情況下,被畫廊老闆以1200元的價格賣出,王老師得了800元。但這幅畫王老師並沒有簽名。過不久,在一次有熟有生的酒桌聊天時,這位買家跟王沂東聊起買了一幅畫但沒有簽名的苦惱時,王沂東不經意地插了一句話:這畫叫什麼名字?買家道出了作品的名稱。買家和王沂東頓覺這是一種不期而至的緣分,隨後簽了名並結識了他。後來,這幅名為《有這麼一個小院》的作品幾經轉手,2005年,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中以192萬元成交。

記者:您如何看待結束不久的紐約蘇富比秋拍?

艾軒:我覺得這次紐約蘇富比秋拍不太公平。當代藝術指的是這個時代裏所創造的藝術,不論有沒有政治性。不能過多地強調政治性。拍賣用西方人的政治觀點來引導中國當代藝術,這讓一些中國畫家以為號西方人政治傾向的脈,就能有好的藝術成果,這實際上是一種誤導。中國藝術家不必每天畫畫的時候還要想著西方人的臉色,因為中國強大了,犯不著畫那些討好西方人的作品。我們要有自己的話語權。

不少作品帶有明顯政治傾向,寫實主義的作品在其中屈指可數,這種片面排斥寫實畫派的作品是不公平的。儘管這次拍賣所謂中國當代藝術出現大量作品流拍,而以寫實為特色的陳逸飛的四幅作品全部以較高價格成交,這足以説明要排斥寫實畫派是做不到的,這也表明中國寫實繪畫不加進符合西方人政治需求的內容,也可以獲得很好的市場表現。

王沂東:我認為紐約蘇富比拍賣和中國沒關係。那些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主要是為迎合西方人的口味,這是西方經濟強勢引導下的産物,我想中國內地真正喜歡中國藝術的人是不會跟上去的。這次紐約蘇富比拍賣不少作品流拍,我認為,它不一定就是一件壞事,它代表一種真實,給那些在拍賣場上做手腳的人一種警示。

記者: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國寫實畫派?

艾軒:眾所週知,今年春季,香港佳士得非常審慎地選擇了幾位中國當代寫實畫派的代表人物如王沂東、陳逸飛、靳尚誼等的作品,拍出了非常高的價格,而買家大部分為海外人士,他們並不是因為畫中有政治或是詆毀中國人的元素才購買的,這充分説明海外有很多有良知的藏家,因此,我們畫家應該有充足的信心。中國藏家也不要亂跟風,要多捫心自問是真喜歡藝術品還是把它當作股票買。如果把藝術品當作股票,那就讓我們看看這次紐約蘇富比拍賣,某些“績優股”大量流拍就應該很説明問題。中國寫實畫派現在正處在欣欣向榮的生長期,從縱向看中國的寫實繪畫目前是油畫傳入中國以來技術水準最高、風格最多樣的。橫向看,由於西方寫實出現一定程度的斷層,因此我們寫實水準目前實際上是世界上最高、力量最強大的。校園的學子們要熱愛寫實繪畫,它的前途是無限量的,因為中國有越來越多的藏家喜愛寫實繪畫,據我所知,歐洲和美國許多重要的藏家也越來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的寫實繪畫。但是需要強調一點是,從事藝術不要投機取巧,不要想一夜暴富,不要唯西方人的愛好是從,一定要創造出高技術含量的作品來,高技術含量並不是説要畫得很細,而是説對繪畫基本元素的把握上擁有高技術含量和高難度,並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來。

王沂東:寫實繪畫的一個優勢在於有傳承、有一個審美標準,容易為更廣大的人群欣賞,因此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它需要很強的畫內功和畫外功,技巧性很強,沒法糊弄人,容易讓人挑出毛病。寫實繪畫的個性是自然而然的流露,不是造出來的,但現在有不少人是造作出來的。

記者:能否談談即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的寫實繪畫展?

艾軒:寫實畫派自2004年以來每年做一次。好處在於可以激發新的想像力、創造力。通過辦展覽,寫實畫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了,儘管受到一些人的排擠和打壓,但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人正申請加入。

王沂東:這次群體展覽客觀上是由於寫實畫法創作作品很慢,數量的原因個人展覽很難辦起來,只有靠群體的力量,二、三十人參與,展示一種寫實的群體面貌。同行在一起搞展覽會認真對待,都會拿出自己有新的突破和新的面貌的作品來展示,這對寫實繪畫的進步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讓觀眾參與的一種形式。

記者:能否談談您的創作風格的轉變?

艾軒:早期主要是用俄羅斯的寫生手法畫了大量的素描,後來受到何孔德老師影響的很大。改革開放後,受美國鄉土文化的影響,臨摹了一些懷斯的作品。從美國做訪問學者一年回來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西藏題材我一直在不間斷的畫,只是這以後畫得更多了,側重於通過西藏人與自然的關係,來表現人物的個人情感,反映一種對人生、對生與死的一種無可奈何的情懷。

王沂東:1988從美國回來年以前,主要還是以臨摹、繼承為主,在技法上進行錘鍊。1988年後,漸漸覺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開始把中國畫的一些特點融合在自己畫中,注意運用中國文化中的極端符號紅色和黑色的運用。後來喜歡表現較陽光的一面,通過傳統女性題材、借用北方的冬天,運用紅色和白色來表現人物的情感。下一步,我的題材將會以農村男性或是男女穿插為主,畫些畫面大的作品,表現貧困的農村,人們的精神依然飽滿、樂觀、積極向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