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和他的18棵青松

時間:2009-03-09 09:43:54 | 來源:《北京晚報》 2001年5月19日

每當提起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大家不約而同地會豎起大拇指,對他的藝術誇獎一番,他的確是一位才華橫溢、飲譽海內外的畫家。這裡要介紹給大家的是他和他帶領的18個人的故事。

作為一個集中眾多名家的創作群體,北京畫院早已成為年輕學子求藝深造所嚮往的地方,王明明更是學生們所崇尚的名師之一,十幾年來,他一直堅持從事研修生的教學。

為展示他的教學成果和研修生們的成績水準,全國政協書畫室、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和教育委員會將於5月22日至27日在中國美術館推出《相聚北京畫院——王明明工作室研修生作品展》。參展的于永茂、南海岩、袁輝、徐冬青、王野翔、王珂、雷甲壽、曹建華、王純祥、劉克寧、嚴建國、任繼民、王淼田、王進、遲平、劉靖國、張奎英、施介波18位作者來自全國十幾個省,現在他們中很多人的作品在全國美展上獲獎,有的已在當地美術單位擔當重任,有的又當起培養新人的老師、更有許多人在國內外舉辦個展……他們就像一棵棵已長成的青松挺立於畫壇。

談到王明明,他們都有發自內心的感激,講到王明明的“因材施教”,每個人都會説出很多有説服力的故事。袁輝,在全國九屆美展中,國畫《祈盼》和連環畫《孫子的故事》兩件作品同時入選被傳為佳話,但誰知道,他原來是位很出色的廠長、工程師,1990年,35歲時偶然的機會才開始跟王明明學畫,最早他不願與其他同學一起畫畫,而王明明則總是耐心地啟發、鼓勵、引導,使他消除了心理障礙和距離感,而全身心地投入,他經常拿著作品晚上去老師家求教,王明明總不厭其煩地認真輔導,常不經意地已過午夜。南海岩,原來學的比較雜,山水、花鳥、人物都畫,但總覺得出不來,後經王明明一年多的了解觀察,發現人物畫是其長處,畫西部人物更適合他的特點,於是王明明要求他以此為突破口,並親自找朋友、託人安排南海岩赴西北寫生,從生活起居、經濟上都給予細心的關照。一年後,南海岩的畫風果真開始大變,直至在全國九屆美展上榮獲大獎。

此次將展出的40余幅作品,風格差異很大,無半絲雷同之感。他們畫風日趨成熟,陣容整齊,作品有工、有寫,山水、花鳥、人物齊備,且大多是來源於生活的自我昇華。顯現了王明明“因材施教”的成果。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