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中國大陸藝術銀行做好準備了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09 11:41:38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台灣繼南韓之後開設了亞洲地區第二家藝術銀行,在國際藝術品市場引起廣泛關注,其扶持本土藝術家和推動本土原創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作用受到普遍肯定。作為擁有亞洲較大的藝術品市場的中國大陸,是否已經做好了設立藝術銀行的準備?目前各大商業銀行已開設的各種藝術銀行業務與藝術銀行又有何關聯?

何謂藝術銀行與藝術銀行業務

藝術銀行最早源於加拿大,1972年加拿大國家藝術委員會成立了一家藝術銀行,其目的是支援本土藝術家的創作。此後,藝術銀行的發展開始出現兩個方向:一是沿著加拿大藝術銀行最初的模式發展,包括台灣和澳大利亞、南韓的藝術銀行,目的都是為促進本土藝術的發展,公益性突出;另外一種藝術銀行則是在商業銀行中開展與藝術品相關的業務,這種模式主要從私人銀行發展而來。

在實地考察我國台灣地區的藝術銀行後,劉雙舟發現,台灣藝術銀行的目的是為提升民眾的美學素養,活絡藝術品市場,藝術銀行由政府出資,收購本土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只租不賣,租賃的對象為政府機關、機場、車站等公共空間。

劉雙舟認為:“這種思路和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的創造性作品進入藝術品市場,對藝術家的影響較大,他們認為作品被選入藝術銀行相當於獲得國家的肯定,對提升其知名度和以後的作品價格都有好處,特別是對年輕藝術家,這種模式實際上跟金融業沒有太大關係。”

另一類以歐美銀行為代表的藝術銀行則呈現出另外一種發展方向,即主要開辦藝術銀行業務。比如,瑞士的聯合銀行集團、德意志銀行和巴黎銀行等歐洲銀行均可設有藝術銀行業務,這些銀行在為高端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發現,很多高端客戶對藝術品投資有興趣和需求,於是銀行投其所好開始主動承擔此業務,邀請藝術家講座、諮詢,為客戶投資藝術品服務。“最初只是陪著客戶看展覽,參加拍賣會,後來這些銀行的藝術銀行業務逐漸發展得較為完備。如瑞士銀行的藝術銀行業務包括對藝術品市場的研究、鑒定評估,還有保全、運輸、代買等,讓藝術品更直接地變成一種資産投資對象。”劉雙舟説。

劉雙舟介紹,目前大陸地區已開辦的藝術銀行業務應該屬於後一種藝術銀行模式,即商業銀行為其高端客戶提供的藝術品品鑒、購買、收藏規劃、投資等服務,與台灣地區的藝術銀行截然不同,其出發點和發展模式是有明顯區別的。

説到內地的藝術銀行,AMRC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執行總監馬學東介紹,2009年招商銀行曾推出過“私人銀行藝術鑒賞計劃”,與台灣的藝術銀行接近。招商銀行針對一些對藝術品感興趣的客戶推出了可以在銀行存入一定的保證金後(一般不會超過100萬元),客戶即可擁有該藝術品鑒賞權益的服務,並擁有一年的免費鑒賞期,在鑒賞期內客戶可以將藝術品帶回家,招商銀行提供免費運輸服務,其私人銀行還能幫助客戶與藝術家進行面對面溝通。

但馬學東認為,類似于招商銀行這種服務與台灣藝術銀行有本質區別。招商銀行推出的服務出發點在於作品有潛在的升值可能性,目的是吸引客戶投資藝術品,而不是推廣藝術家,所以這項計劃選擇的都是已有一定知名度藝術家的作品,而非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這種服務針對特定高端人群,與台灣藝術銀行的公共性、推廣性有明顯不同。而台灣藝術銀行的核心在於“流通”而不是收藏藝術品,以宣傳本土藝術品和藝術家、提高藝術家的知名度為目的。

“台灣藝術銀行不僅給內地銀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也對內地畫廊或者是推廣年輕藝術家的機構提供了一種宣傳藝術家作品的新方式。將作品主動出借給藏家或者有影響力的公共機構,使作品流動起來,而非僅僅是挂在墻面上,這種方式值得一試。”馬學東認為。

大陸成立藝術銀行“道阻且長”

在劉雙舟看來,目前大陸的藝術銀行發展暫時不會像我國台灣地區藝術銀行,更多偏向於歐美的藝術銀行業務,多以基金、信託、藝術品質押的模式出現。只是這種實踐在2012年開始出現困難,“一是沒有相關的法律制度保障,銀行的高端客戶越來越多,雖然想投資藝術品,卻覺得風險太大而不敢投資。另外,藝術銀行業務發展的鑒定和評估問題制約著國內藝術銀行的發展。”

與此同時,藝術金融專業化人才隊伍的缺失也是制約目前藝術銀行發展的一大問題。

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缺乏、權威認證平臺的缺失、專業人才的稀缺,這些現實困境使得目前大陸地區既缺少設立類似于台灣藝術銀行公共機構的條件,同時也讓商業銀行藝術銀行業務的發展面臨障礙,使得國外藝術銀行對中國的藝術市場望而卻步。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認可台灣藝術銀行的模式,由政府相關部門購買民間具有潛力而尚未有高知名度的視覺藝術品,之後出租給海外辦事單位、公共部門和私人企業等,賺取的租金再支付藝術銀行運作成本。他認為,由國家層面來開設藝術銀行對規範藝術品市場、扶持本土地區的當代藝術都有積極意義。“比如,大陸地區的藝術銀行可以納入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讓這些民間藝術作品得以被收藏和流轉,對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有很大作用。”魏鵬舉説,“但是,如何解決目前混亂的藝術品鑒定和評估問題很關鍵,誰來評價?如何評價?台灣地區的藝術品市場比較單純、規範,藝術品鑒定標準相對嚴格,這是藝術銀行能夠推行的基礎。”

專家建議因地制宜 雙軌並行

對於上述成立藝術銀行的主要難題,魏鵬舉建議,由國家層面牽頭成立權威的認證平臺,解決藝術品鑒定和評估問題,“目前來看,國家藝術基金很有條件來做這件事,它是由中央財政撥款成立的公益性基金,目的就是培養藝術人才、扶持藝術創作,這與藝術銀行的宗旨是一致的。而且,國家藝術基金已有相對權威的專家庫,可以在此基礎上完善。”魏鵬舉建議,如果國家藝術基金成立藝術銀行,它可以要求被選入的藝術家在規定時限內完成作品,也有利於基金的驗收和落實。

而劉雙舟認為,應該鼓勵各級政府部門拿出資金支援本土藝術發展,“我們希望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把錢拿出來建立多層次的支援本土藝術發展的藝術銀行,在銀行發展過程中培養有公信力的專家團隊。”

劉雙舟建議,文化藝術繁榮且有經濟實力的省市地區可以成立地方性的藝術銀行,扶持本地區的本土文化,同時,這些公益性的藝術銀行可以與商業銀行合作開展藝術銀行業務,比如,商業銀行缺乏專業的藝術品存儲空間,可以租用藝術銀行的專業倉庫;或者,藝術銀行可以將其專業評估、物流、布展等人才團隊“租”給商業銀行,幫助其解決藝術品業務中的專業難題。“大陸地區的藝術品市場有其特殊性,一味單純地模倣台灣地區的藝術銀行並不現實,還需要因地制宜探索自己的模式,我認為,政府部門的藝術銀行與商業銀行的藝術銀行業務可以並行不悖、相互支撐。”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